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30年巨变,中国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
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离岸金融在世界经济、金融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已经发展了六十多年,在中国也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平安银行作为中国最早开办离岸金融的银行之一,其发展史很大程度也折射出了中国离岸金融的发展历史。1989年5月,招商银行获准开办离岸银行业务,1996年,深圳发展银行(后更名为平安银行)获准经营离岸银行业务,自当年8月1日起开始试办。上世纪90年代末,最多的时候国内同时有七家中资银行开办离岸银行业务。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暂停了所有中资银行离岸资产业务。
2002年6月,深圳发展银行获批继续作为离岸银行业务规范化试点行,恢复离岸资产业务,此后“深发展”的离岸银行业务踏上了新的征程。2012年,平安银行合并吸收深圳发展银行,组成了新的平安银行,该行的离岸银行业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政策持续深入,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呈几何级增长,企业经营国际化、投资国际化、融资国际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回想起这30年的发展,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副总裁宋骏平非常感慨。
宋骏平说,这些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16年4月出台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原在四个自贸区试点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推广到全国。随后2017年1月出台《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空间,便利境内机构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据此,中资离岸银行业务的客户服务对象扩展至境内居民企业,中资离岸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相对较低成本的离岸资金,为境内企业提供跨境融资,助力境内实体经济发展。
“这么多年的发展,平安银行离岸金融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及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离岸银行服务”,宋骏平说,“平安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稳健发展,目前在同业占比、产品体系、线上化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宋骏平透露,2015年,平安银行离岸业务利润首次跃居四家中资离岸银行首位,离岸业务主要经营指标在后续发展中持续保持同业领先地位。截至2019年6月末,平安银行离岸业务资产规模超过200亿美元,离岸存款余额超过190亿美元,离岸贷款余额(含受托代付)超过150亿美元,与四年前(2014年)相比均实现翻倍增长。从四家中资离岸银行同业交换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离岸业务资产总额、离岸存款、离岸营收、离岸中收等主要经营指标持续位居同业前茅,占比持续提升。
精耕细作,成就非凡
作为行业标杆,平安银行离岸金融的突出业绩离不开经营团队和产品团队的专心构思与打造。宋骏平认为,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跟平安银行不断优化产品体系、打造线上化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密不可分。
在产品体系方面,针对中资企业经营国际化、投资国际化、融资国际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平安银行创新推出了“跨境投融资”、“跨境资金管理”、“跨境贸易金融”、“跨境同业金融”、“跨境e金融”五大产品体系。
其中,“跨境投融资”聚焦“境外股权、债券、工程项目”三大领域,为企业跨境并购、跨境资本运作提供专业投融资解决方案;“跨境资金管理”聚焦增值、避险、交易需求,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跨境资金保值增值、全球授信、汇率利率避险等资金管理解决方案;“跨境贸易金融”聚焦企业进出口贸易,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支付结算及贸易融资服务;“跨境同业金融”聚焦境内外同业跨境金融需求,为其提供资金类、融资类、担保类联动合作解决方案;“跨境e金融”聚焦企业线上化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线上结算汇兑、线上贸易融资、线上衍生品、线上外贸管家、跨境平台直联等线上化金融服务。
在线上化服务方面,宋骏平说,平安银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战略转型。在离岸金融方面,平安银行围绕“打造智能化的精品公司银行”目标,早在2017年授权自贸区分行经营离岸业务时,就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离岸业务多中心系统;2018年以来,又推出了多项离岸业务线上化服务:离岸口袋财务功能使客户随时随地即可通过口袋财务APP查询离岸账户情况、查看离岸业务办理情况、移动办理离岸汇款业务、外汇买卖业务、线上融资业务;离岸交易通功能及部分网银功能优化上线后,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离岸存款、离岸远期和掉期业务、一户多币汇款业务、线上融资业务等。
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平安银行离岸金融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满足中资企业的离岸银行服务需求,同时也积极支持境内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平安银行已为中资“走出去”企业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近2万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跟随式离岸银行服务,为300多家境外企业提供海外融资服务,为近200家境内企业提供离岸跨境融资服务,为200多家境内银行分支机构提供离岸同业金融服务,离岸融资余额(含受托代付)超过150亿美元,年离岸业务结算量近2000亿美元,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有力的支持了中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经营。
同时,平安银行在离岸金融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成功叙做了一批海外并购、离岸跨境融资等标杆项目,已经成为跨境投融资领域最专业、最活跃的离岸银行之一。
专业化+特色化,彰显核心竞争力
宋骏平说,目前,中资企业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走出去”企业采用离岸资金管理模式,即业务“走出去”,但资金仍由中国境内总部统一管理,这与欧美大型跨国企业境外本地运营仍有差异。与同业相比,平安银行离岸金融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与境外银行相比,平安银行离岸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母国服务,独具特色”。离岸金融第一大突出优势就是服务模式,平安银行在母国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离岸银行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境外业务境内操作、境外资金境内管理,这是境外银行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其次,与境内其他中资离岸银行及国内银行NRA/FT业务相比,平安银行离岸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团队专业,构筑门槛”。离岸金融涉及境内外资本市场、监管政策、会计税收、法律合规等众多要素,复杂度高,对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平安银行离岸金融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凭借专业的方案设计及服务能力,在离岸投融资、离岸同业金融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较难复制的人才储备及专业门槛。同时,平安银行离岸金融持续创新并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针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新热点、新需求,平安银行敏捷推出跨境金融五大产品体系。
最后,平安银行离岸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科技赋能优势。依托平安集团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科技能力,平安银行持续提升在管理、营销、风控、支付、运营和融资等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及能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业务效率及客户体验。
此外,平安银行已在上海、天津、深圳、厦门等各自贸区分行成立了离岸业务分中心,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落地服务。
截至目前,平安银行离岸金融主要经营指标已持续多年领先中资离岸银行同业。后续平安银行将继续以离岸金融为特色,打造领先同业的跨境金融品牌,为企业提供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的跨境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跨境金融需求,助力中资“走出去”企业“橙”风破浪、扬帆远航!
离岸金融发展有挑战,更有机遇
三十年来,中资银行离岸金融尽管在部分政策方面以及国际反洗钱方面遇到挑战,但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我国离岸金融亦将继续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98万亿美元,是2002年末存量的66.3倍,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由第25位升至第3位,投资覆盖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资本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
宋骏平说,从整体来看,中资企业“走出去”规模将持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中资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朝着更加专业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平安银行将紧跟国家战略,在监管政策的指导支持下,紧抓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机遇,积极为中资‘走出去’企业的境外平台和‘走进来’的境外机构提供离岸银行服务,助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未来,中资离岸银行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