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项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据报道,苏、浙、鲁三省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占全国六成,仅浙江一省的不良贷款余额便达1046亿元,不良贷款风险开始加速向东部地区蔓延。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尚未真正缓解,而货币资金配置效率下降,新一轮不良贷款周期回潮可能性增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超常规货币增长为标志的信贷投放,从根本上降低了我国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2009年以来,我国新增人民币信贷近40万亿元,约占当前信贷余额的一半,主要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行业,不仅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升级转换,反而又形成了新的产能过剩,导致社会资金在房地产行业过度积聚,明显降低了货币资金的生产效率。2008年末,我国GDP/M2为0.63,而2012年末降低至0.53,这表明2012年每1元货币供应仅能形成0.53元的增加值,较2008年下降了0.1元。货币资金生产效率的下降,反映出实体经济生产收益难以覆盖生产成本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蕴含着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按照过往经验,信贷资产质量周期滞后经济周期大约3到5年,2009和2010年这两年大量发放的贷款,其质量将在今明两年接受严峻考验。事实上,全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七个季度上升。
以浙江为代表的传统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加,有其必然性。一方面是这些地区信贷总量大,浙江、江苏和山东的贷款新增额历来位于全国前列。贷款总量庞大,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也高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特别是传统上的互保习惯,更是增加了不良贷款风险传导与扩散的可能。据初步统计,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不良贷款余额约占全国的45%。东部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内蒙古、福建、山东等十个省市区,不良贷款增长压力较大。
其他地区不良贷款风险存在滞后效应。这主要与中西部地区信贷投向和经济结构有关。2009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信贷增长,往往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密切相关,“借新还旧”的技术处理,可以暂时延缓地方政府债务偿付时限。在产业梯度转移下,东部地区过剩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企业信贷增长,而这也是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增长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但是,考虑到全国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空间明显拓展,不同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东部地区的不良贷款风险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蔓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实力相对薄弱,更容易形成不良贷款。
综合来看,新一轮不良贷款周期回潮的可能在增加。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的信贷狂欢,都会带来不良贷款增加的灾难性影响。过去如此,现在也很难置身事外。即使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延缓企业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危机,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不良贷款风险。而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单方面努力,又往往会演变成多家银行的集体催收行动,加速企业破产倒闭。当务之急,需要真实面对不良贷款上升压力,统筹协调商业银行风险处置行动,尽量避免大面积企业倒闭可能引发的社会群体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