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研究&案例 >> 评论 >> 列表

孙立坚:制造大国为何难成金融大国?

时间: 2011-05-11 11:04:19 来源: 腾讯博客  网友评论 0
  • 制造业大国走向金融大国的紧迫感,随着市场饱和、贸易条件恶化、产品升级压力的加剧等因素而变得越来越强烈。我们也注意到,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政府对其振兴以金融为主导的服务业战略上做了重要的修正。

  制造业大国走向金融大国的紧迫感,随着市场饱和、贸易条件恶化、产品升级压力的加剧等因素而变得越来越强烈。尤其是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席卷世界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之后,制造业国家都在反思如何通过自己金融体系的强盛来完成自己管理好自己辛苦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重任。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金融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后盾,那么,中国产业的结构调整、产品技术的升级就很难实现,企业盈利空间也会受阻,就业人口的工资增长和今后可用于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基础也由此拖累;而且,像欧美成熟市场的国家那样,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资本运作战略就更无法得以成功的实施。另一方面,要让我们社会大众尽快完成原始财富积累的阶段,跳出收入水平低下这个影响中国消费水平疲软的困境,也需要我们的金融体系能够发挥像成熟市场那样财富创造的巨大能量。再更进一步地说,当我们的企业制造能力日益强大,民富所产生的需求动力不断旺盛,围绕中国市场所形成的商业和财富创造机会就会明显增多,那时,我们能否靠中国实体经济的强盛来推动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就更加取决于中国金融实力的发展水平。纵观历史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无论是13世纪到17世纪之际,昌盛一时的弗洛伦萨、威尼斯、热那亚和安德惠普,还是从18世纪开始一直发展到21世纪的现在,曾为现代金融主流业务做出巨大贡献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着国家实体经济的兴旺和日益强盛,所在国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本币国际化的进程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历史阶段,于是,自然就确立了金融中心所在国家的世界金融大国的地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制造业大国走向金融大国确实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在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中,我们也一而再观察到制造大国在走向金融大国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伴随着无数次金融危机的洗礼。有些国家的经济甚至在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让金融大国的梦想付诸东流,而且还断送了多年来辛辛苦苦所打造的制造业大国的基盘,还有些国家虽然登上了金融大国的宝座,但还没有等到坐稳、坐热,就被巨大的金融海啸掀倒在地,很长时间,那里的经济都难以恢复。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缺乏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之间的纽带关系。2. 缺乏金融要素市场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软实力”条件。3. 增长方式不匹配。

  从美、日两种不同的推动技术创新金融模式上,我们可以认识到:一旦金融创新的“标的”离开了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舞台,那么,高收益和高风险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从而日后的金融活动就很可能催生资产泡沫,并会严重干扰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健康的市场活力。一旦最后金融危机爆发,我们也能看到金融软实力较强的国家经济复苏较快的现象。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腾讯博客 作者: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