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研究&案例 >> 评论 >> 列表

贸易逆差并非“趋势” 提高贸易质量和效益仍需加力

时间: 2011-04-13 16:13:36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今年1-3月我国对外贸易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长期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其强劲增长不仅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也带来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今年1-3月我国对外贸易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去年一季度为顺差139.1亿美元。这是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其中2月份73亿美元逆差创出7年来最大单月逆差值。

  长期以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其强劲增长不仅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也带来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外汇储备达2.8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在长期的出口导向战略下以及惯性的贸易顺差面前,单月甚至季度贸易逆差的出现,立刻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希望从中捕捉到这种变化所释放的某种信号,以及可能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三大原因形成季度贸易逆差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进口值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4000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增长5.1%。这表明,进口的强劲增长,是导致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进口增长强劲,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十分旺盛,特别是对国际大宗商品与机电类商品进口需求不断增加。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邢厚媛认为,总体而言这透露出的是一种积极信号。此外,她认为,人民币升值在给出口形成压力的同时,也使得进口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带动了进口增速的大幅提升。

  第二个原因是进口成本的加大。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分析认为,一季度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维持“量价齐升”的态势。最为突出的是,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导致原油价格不断震荡上行,截至3月末,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行至198.95,离2008年的历史高点已相去不远。此外,前三月我国铁矿砂进口均价也上涨59.5%。进口成本保持高位,也造成进口规模的快速增长。

  第三个原因是进口大幅增长也与政府实施“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外贸政策密切相关。随着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以及促进进口便利化等措施逐步实行,“促进口”政策已开始显效。

  逆差不具备“趋势性”

  尽管贸易逆差已现,但各方面专家均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并不具备“趋势性”。

  从单月情况看,在2月份73亿美元逆差之后,3月份再次回归1.4亿美元的顺差。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上升,这显然超出大多数研究机构的意料。数据表明,3月份出口增速从2月份的2.4%快速反弹到35.8%,特别是对发达国家出口全线跃升。对此,野村国际研究报告认为,春节假期后低端出口相关产业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在3月份似乎有所缓解,而生产恢复有助于企业满足订单需求并促进出口。

  而从季度数据来看,一季度出口增速从2010年四季度同比24.9%升至26.5%,表明基本出口增长趋势仍然健康。同时,多位专家表示,一季度贸易逆差的出现带有季节性因素,因为通常每年的一季度都是出口淡季,而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预期出口增速将在未来数月回归至更为正常的水平,贸易顺差趋势还将继续。

  “保持顺差才是合理的结果”,邢厚媛认为,一方面我国经济总体持续稳定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稳定出口和贸易顺差也符合现阶段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当中的地位。同时,她认为减顺差也并非抑制输入型通胀的唯一手段。

  尽管当前出现的贸易逆差现象难以持续,未来贸易顺差还会回升,但其中却传递出“贸易平衡”的趋向——贸易顺差增幅将会不断收窄,对外贸易逐步趋向平衡,中国经济高额顺差的时期已成为过去。

  改善失衡有赖结构优化

  暂时性贸易逆差的出现,以及贸易顺差收窄的趋势,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将给我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专家认为“亦喜亦忧”。

  多年来,片面追求贸易顺差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大量外汇占款形成了对基础货币的巨大需求。这被认为是货币过度发行并造成当前通胀压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贸易逆差的出现以及贸易顺差不断收窄的趋势,一方面能够有助于缓解国际贸易纠纷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通胀的形成和扩大。

  而进口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对原材料价格具有传导作用,不仅直接提高了终端消费品价格,加大了居民支出成本,也给以进口能源、进口原材料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企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压力,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邢厚媛分析说,其结果有可能使我国出口企业依靠低成本获得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受到削弱,从而给整个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带来不良的连锁反应。

  实际上,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以及制造业向越南等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国家的转移,我国在低端制造和加工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正明显下降。如果不能加快制造业升级,实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优势将会减弱。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