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票据业务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何在

时间: 2017-02-07 17:46:25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票据传统产品包括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含回购式转贴现)及再贴现。票据创新是指以票据传统产品为基础产生的新的理念、体系、制度、管理、模式、机制、业务、产品。

票据业务创新概念与作用


票据传统产品包括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含回购式转贴现)及再贴现。票据创新是指以票据传统产品为基础产生的新的理念、体系、制度、管理、模式、机制、业务、产品。


它涵盖了:

(1)在传统产品基础上进行的产品重组、改良或变更;

(2)与其他产品、其他市场、其他行业等进行融合;

(3)交易方式、模式、介质等发生实质性改进;

(4)票据管理模式、票据经营理念等发生质的改变;

(5)票据市场体系、票据制度出现新的突破。


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融资工具,其创新发展对经济金融以及票据市场本身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 票据创新推动了票据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办理票据业务至今已三十多年,票据市场以票据创新为标志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批准部分企业签发商业承兑票据。1981年2月和11月,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和第一笔跨省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成功办理。


(2)以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为标志,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有关票据业务的法规和制度。


(3)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在上海成立,以及2003年中国银行间市场建成“中国票据网”并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票据业务进入专营化、专业化、规模化阶段,市场参与主体迅速扩大,业务总量成倍增长。


(4)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投产应用,中国票据市场进入电子化时代。


(5)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标志着票据业务迈入全面电子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集中化的新时代。


自2010年以来,票据市场还陆续出现了票据理财、互联网票据、票据资产管理、票据证券化等创新产品,促进了票据市场活跃度、参与度以及标准化。这些实质性创新都显著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市场多样性,推动市场跨越式发展。


2.票据创新提升了票据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票据业务自身兼具支付结算和投融资等功能,既为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提供了极大便利和支持,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票据创新提高了市场效率,进而提升了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1)拓宽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互联网票据直接对接资金供需的投资者个人和融资企业,为票据投融资双方构建了直接融资平台,实现了实体经济与资金来源的直接对接,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尤其是对于票面金额较小、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群体,有效破解了小额票据贴现过程中遇到的成本和技术瓶颈,拓宽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并且扩展了票据服务覆盖面,更注重客户体验,业务流程更为快捷便利,提升了票据投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比如票据池业务可以有效地帮助集团客户管理票据资产,实现企业资金与资产的合理配置。供应链票据产品综合服务结合上下游企业支付结算、资金融资和资产管理等票据服务和产品链中企业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基础上,为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票据服务,发挥票据业务和贸易融资相互促进发展。


(2)提升支持和保障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


比如票据理财和票据资产证券化通过有效盘活存量票据资产,将优质票据资产推向资本市场,促进票据经营领域由融资业务范畴向投融资和资产证券化领域延伸,提高票据资产的流动性,吸纳充裕的社会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支持和保障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


比如票据电子化、统一化、规范化可以打破割裂的票据交易市场、透明化票据融资报价、快速精准匹配交易双方、提升交易效率,有助于票据市场的价格发现及去中介化,提高全社会票据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3.票据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改革步伐


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2015年我国票据累计贴现交易量102.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货币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票据贴现)的19%,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


(1)激发金融市场创新活力


票据市场创新促进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票据创新业务和产品的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发展趋势愈发显著,企业、银行、信托、基金、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个人均已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了票据市场,参与者的丰富有效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2)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票据创新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其利率基本由供求关系决定,是我国价格发现功能最完善的金融子市场之一。实证研究表明票据转贴现卖出利率在我国更具有基准利率特征,票据贴现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3)丰富金融市场内涵


近几年,票据市场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票据理财、票据资产管理、票据托管、票据证券化、票据增值服务、票据代理等等新产品不断涌现。票据交易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票据远期、票据期权、票据互换等衍生金融产品也已提上日程。票据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内涵。


(4)助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票据业务是银行业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能为银行主动增加存款提供抓手,也可以提高银行盈利水平。票据创新发展不仅可以丰富商业银行调节手段,增加收入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还可以降低资本占用,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率,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增加综合竞争力,在助推商业银行金融改革和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票据交易所的建成和交易主体的扩大,票据也必将成为其他金融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


当前票据市场创新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1.当前票据市场创新的特点


(1)票据业务与“互联网+”逐步融合,加速市场效率提高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特别是自2013年下半年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横空出世,掀起了全民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但随着宝宝类产品收益率的不断下降,以低风险、高收益为特点的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宠。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直接对接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减少诸多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同时,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的对象大多为流动性较差的小额票据,避开了竞争激烈的传统票据业务,开辟了票据市场新蓝海。


(2)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融合,票据市场成为重要通道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逐渐呈现出了部分资本货币化和部分货币资本化的特征:前者表现为货币市场资金通过理财、资管、配资等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后者表现为资本市场资金通过保证金、同业存款等方式进入货币市场。而当前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理财资产质押承兑等票据创新产品成为资金跨市场流动的重要渠道,票据市场正在参与到金融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票据产品体系愈加丰富,创新路径愈发深化


近年来,票据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票据产品体系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在承兑、贴现、转贴现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票据池、票据资产管理、票据托管、票据资产综合服务、票据证券化等产品在票据市场上相继出现。


但是,随着票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对票据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要求。因此,票据经营机构在票据产品的创新发展中展现出了日益深化的特点,通过市场细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等方式对票据池、票据资产管理等现有产品进行精细化处理,不断深化产品内涵,最大限度地挖掘产品潜力,发挥现有产品的盈利能力。


(4)票据市场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跨市场创新组合逐步兴起


近年来,不仅农信社、外资银行等票据市场的新兴力量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得到明显提升,一些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寻求进入票据市场的方式。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在将自身经营资源、创新理念等新鲜血液注入票据市场的同时,也加剧了票据市场的竞争。随着市场参与主体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各类跨市场产品的交叉组合也日益增多,将票据和资产管理业务相结合,推行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型基金等,将成为票据创新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2.当前票据市场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票据法律和监管制度难以满足创新需求票据法规制度相对滞后。


第一,电子票据和票据电子化尚未纳入《票据法》范畴中。目前,电子票据仅有央行发布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作为规范和管理电子票据活动的部门规章,票据交易所推行的纸质票据电子化更是无章可循,均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制约了票据市场电子化创新发展步伐。


第二,“真实贸易背景”制度要求已明显阻碍了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的空间。《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这与票据结算功能的设计初衷相一致。但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与不断创新,其结算功能不断弱化,票据不断演化成一种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一些票据创新比如票据资产管理等已属于“擦边球”行为,现在广泛存在的融资性票据为不违法不得不寻求中介进行“包装”,严重阻碍了票据市场创新发展趋势。


第三,多头监管给票据创新带来诸多不确定性。随着票据市场不断创新发展,银行、财务公司、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将参与到市场,而这些参与主体分别接受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多头监管,监管主体的不统一,将造成不同机构办理相同业务的监管标准和政策尺度不同,不同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之间的不同步性可能导致票据业务存在制度障碍和政策壁垒,对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2)票据创新理念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


第一,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票据认识仍停留在 “蓄水池”观念。票据贴现余额纳入人民币信贷规模统计口径,最初银行因为票据流动性高将其作为调控规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票据交易规模已占货币市场五分之一,票据利润占银行利润已超过10%,在一些中小型银行机构中票据利润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对于发挥做市商作用的大型银行而言,仍将票据产品作用局限于信贷规模调控手段,严重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创新发展。


第二,创新的原始动力仍以规避监管为主。由于近几年银行业快速发展,规模、存贷比、资本占用等监管指标已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加上票据监管政策不断趋严,规避监管成为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比如票据理财、票据资产管理、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产品主要出于规模和资本占用释放的目的,而像互联网票据产品既能实现盈利又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实际问题的“双赢”产品相对较少,市场还出现了一些“绕规模”、擦边球等专门逃避监管的不良创新产品,严重阻碍了市场稳健可持续发展。


第三,实质性、原发性、适销对路的创新产品相对较少。虽然目前票据产品日益丰富,但大部分创新产品以吸纳性、移植性、整合性为主,即模仿他行创新产品或在现有的产品进行组合,自主原创性的产品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创新产品由于缺少客户需求调研、效益观念淡薄难以推广,或者转瞬即逝。


(3)票据市场体系不健全阻碍了创新发展


第一,票据产品发展失衡削弱了创新基础。中国票据市场流通的只有交易性票据,且95 %以上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占比不足5 %,并局限在少数大中城市的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票据的商业信用工具作用未充分发挥。而脱离具体交易行为、单纯发挥融资功能的融资性商业汇票尚未被法律认可,使得票据市场缺乏足额的交易工具。


第二,市场参与主体仍偏单一减弱了创新活力。当前中国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仍主要局限于商业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在货币市场中日趋活跃的证券、保险、基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未成为票据市场直接或重要的参与主体,降低了跨市场创新的活力。


第三,票据经营机构缺乏多元化。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票据市场仍缺乏新兴的票据经营主体和中介机构,没有引入具有经营独立、专业队伍、集中整合等优势的票据做市商制度,缺少票据信用评估机制和保险机制,导致市场上信息透明度低,信用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市场创新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课题组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