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经济学界曾经掀起了一波关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激烈争论。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的条件,因而使发展民营银行的构想未能付诸实践。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区域性民间借贷危机将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再次提上日程。目前发展民营银行有助于规范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并且对于推进银行业结构调整、金融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民营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阻碍民营银行发展的一些因素虽然已经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被化解掉了,但仍有一些老的和新生的问题是目前发展民营银行所必须关注的。
民营银行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的问题。民营银行的概念不能界定,发放银行牌照时也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理论界关于民营银行概念的讨论主要分为三个视角:第一,产权视角。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即为民营银行。第二,资产结构视角。民营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第三,公司治理视角。民营银行应建立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模式。以上三种视角虽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民营银行的含义,但问题在于这些概念并没有将民营银行与其他银行完全区分开,并突出民营银行自身的特质,目前银行业市场内许多银行也具备以上三种性质,因此,给出民营银行的准确概念是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民营银行发展是否应借鉴国际经验及其模式的选择问题。我国的银行发展模式借鉴了许多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次发展民营银行是否仿效西方国家的案例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西方国家民营银行的发展路线与我国是背道而驰的,是否存在借鉴意义需要审慎思考。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后的监管问题。市场准入后民营银行的发展格局将会呈现三个特点,数量多、分布广以及普遍扎根基层。我国民间资本犹如冰层下的暗流不断涌动,民间借贷的繁荣便说明了这一问题。一旦破冰之后民营银行极有可能会一拥而上,这种现象不是局部而是全国性的,而且民营银行普遍会设立在竞争少且金融稀缺的基层,甚至是农村,并以此为基础向外扩张。民营银行的这一发展格局,将会对我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提出严峻的挑战。我国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内对银行起到直接监管作用的单位是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此外地方的金融管理办公室也会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这种监管格局恐怕难以完成对民营银行的监管任务,首先,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只设立至省会城市,对于基层民营银行的监管鞭长莫及;其次,人民银行虽然有基层的县域支行,但还不能覆盖乡村范围,加之人民银行的基层支行不能涉足地方金融管理事务,只能从事调控、汇兑、统计等工作;最后,地方金融管理办公室更多的是维护本土金融机构的利益,使其服务地方经济,而不是严厉地监管他们。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此多的民营银行的监管将会付出巨额的监管成本,如何处理好民营银行的监管效率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民营银行的存款担保问题。讨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时,部分学者曾将外资银行准入与民营银行准入相比较,认为既然能允许外资开办银行本国民营资本成立银行又何尝不可,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管理条例》,外资银行在华分行吸收储蓄存款的下限是100万元人民币,主要面对的是富人阶层或者说是少数群体,而民营银行吸储则主要面对普通大众,相比之下民营银行的破产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缺少为民营银行存款担保的机构(如存款保险公司)是一个重要问题。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可以保证存款的安全性;外资银行有其母国的总行作为支撑,随时可以拆借流动性;而民营银行以什么机构作为担保,这是亟须解决的难题。如果采用国家信用担保会侵蚀其民营的属性,影响其市场化运营;而民营经济机构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担保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如此之多的民营银行担保需求。总之,民营银行存款担保问题得不到解决,储户资金的安全便得不到保证,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后的生存环境问题。民营银行市场开放后将要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狭小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狭小的创新空间。银行业市场空间的狭小,是由于我国各式各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布局已经趋于饱和,部分银行甚至还存在过度扩张问题,因此,民营银行进入市场后不得不面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民营银行创新空间狭小主要是由于民营银行的创新动力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制约民营银行创新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软约束,也可称为制度性约束,如非市场化利率制度,限制的银行产品的价格浮动,导致固定的价格无法区分风险等级,也就无法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弹性价格机制,很大程度地压缩了民营银行的创新空间;另一类是硬约束,即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约束,虽然我国银行业正向混业经营过度,但目前仍是分业经营模式,许多业务的开展均受到限制,民营银行成立之初是不可能允许其从事许多国有大型银行都被禁止涉足的业务,业务扩展的硬性约束必然会制约民营银行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