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关于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思考

时间: 2011-02-18 11:21:03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模式之二:一级分行设立国际部,经营和管理职能并重,二级行采用分理处或办事处二块牌子一套人马办理国际业务,国际业务成为分理处或办事处的部分职能。模式之三:国际业务中的贸易融资(本币、外币)融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体系中,其余部分业务仍实行相对集中,由国际业务部经营。

  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是针对前几年各商业银行设立国际业务部经营和管理外汇业务这种“行中行”体制而提出来的,那么,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开放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国际业务部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本外币相互渗透、联动发展的优势,在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本外币业务的作用,以及在现阶段如何实现和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本文试图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对“行中行”体制的反思

  国有商业银行在向商业化转轨过程中,面临服务功能不全,金融品种单一、固守传统领域、面向市场竞争不适应的局面,在本币业务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客户群的基础上,成立国际业务部来经营和管理外汇业务。所谓“行中行”体制,也就是指商业银行中的“国际业务部”,外汇业务经营开拓和风险管理由这一部门独立完成,经营管理基本不受其他部门制约,并有明确的利润目标和业务发展目标,实行独立核算。经过了几年的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首先,培养了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国际业务部作为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实行新的经营方式和接受全球金融信息,培养了一批既懂外汇管理又懂国际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以银行信用为中介产生的中间业务收益,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改变了传统的依靠资金收益作为利润的唯一来源,使各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尝到甜头,看到了业务的潜力。再次,发展了一批客户群,国际部成立初期,业务由一个部门独立操作和管理,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建立了带“外”字的客户群体,赢得了银行信誉,为今后各家商业银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积累了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各家商业银行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完善,这种“行中行”体制逐渐显现其局限性,表现在:

  1.资产质量较差。外汇业务由国际部相对封闭运行,造成贸易融资业务无法真正做到“审贷分离”,外汇贷款、贸易融资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所占比例大,信用证出现垫款的现象。由于忽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造成风险敞口;由于少数人办理银行全部外汇业务,信贷决策无相关部门制衡,缺少监督机制。

  2.这种体制无法适应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的需要,既不能满足客户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要求,也不能适应银行对客户实施的客户评价和统一授信管理的要求。

  “行中行”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商业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势在必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带动无纸化贸易方式更是给以单据为基础的传统贸易和支付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面服务(本币、外币、信用卡、房改信用、咨询评价)将比单线产品更能满足客户需要,竞争的策略和方式将更趋势技术性和便捷的特征。商业银行经营的层次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再不能以相对封闭独立的经营模式,以单一品种和方式提供服务,必须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品种来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变革。

  其次,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业务服务的客户对象、行业、产品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外资流入增多,外汇监管更加复杂,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难度加大,必须要求商业银行整体应对这种变化。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作者:刘敏芝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