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

时间: 2010-09-06 21:02:37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这不仅在于美国参议院未必能通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更重要的是美国真正要推进战略性新产业将遭到重重阻力:尽管如此,后危机时代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空间不仅存在,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二)国际分工深化:世界生产与消费分离的结构性不平衡特征继续演化  

  由于危机导致需求萎缩,世界制造业将发生新一轮的分化与调整。最典型是汽车制造业,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正在收缩业务和调整结构。PSA集团、雷诺、菲亚特和欧宝、宝马、福特、丰田和大众相继宣布了停产计划,被削减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其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10。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安塞洛·米塔尔临时关闭其在法国的一半高炉。其在西欧总共有13座高炉即将要停产。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放弃了之前已有投入的英国第二大风电建设项目。该公司退出英国项目后,将能源项目建设的重点调整至在北美开发风能和在伊拉克合营开发天然气项目。这些调整无疑都增强了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趋向生产制造与能源供给的结构特征。

  在这些调整中,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把生产业务转入中国,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降幅很小。2009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00多亿美元,仅比上年下降2.6%,与全球39%的降幅对照极其鲜明。在生产与消费分离的全球经济结构状态下,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世界工厂”地位将继续上升,承担更多的商品生产分工,从而要求更大的世界市场。中国作为贸易投资大国地位的上升,必将与贸易伙伴发生更广泛、更深入的经济贸易关系和合作。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两个生产经营体系的关系不仅将赋予中国经济发展更深刻的涵义,而且将深刻地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态势。

  (三)世界经济多极化新态势  

  不同跨国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以及美国霸权与各国的矛盾、多哈回合全球多边关系谈判的停滞,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继续发展必然表现为国家利益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多极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更加丰富多彩。

  1、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向亚洲地区转移的速度。20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济规模分别为72387.3亿美元、17370.6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1.9%、2.9%。20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占世界11.9%的比重中,中国经济占了7.3%。20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高,比2000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比重略微下降,比2000年下降0.6个百分点。按照IMF的预测,2009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比重进一步提高到13.8%;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比重进一步下降到2.6%。除日本外,亚洲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1980年的7.8%上升到2008年的14.8%和2009年的16.4%。可以看出,亚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而且正在加快发展。如果算上日本,亚洲经济规模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4。亚洲经济体的实力与日俱增,规模日益接近欧盟,而且亚洲经济呈现快速上升势头,不久会超过欧盟。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东盟是推动世界经济重心移向亚洲的核心力量。亚洲将日益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活跃地区,加强与亚洲各国、各经济体的经济贸易合作必然成为中国未来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在亚洲区内贸易投资的发展,也将对中国海外市场多元化,减轻对美国、欧洲市场的依存度产生重要影响。

  2、“金砖四国”成为新兴的经济大国。近年来,“金砖四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发挥各自优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活力,经济迅速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全球利益格局,其增长部分占世界经济增长近一半。2008年世界各国GDP前20位排名,发达国家11个,新兴经济体占9个,分别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韩国、土耳其、波兰、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巴西、沙特阿拉伯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近年来能源资源价格高涨。墨西哥、印度、韩国、土耳其、波兰经济增长更多受益于与美国以及欧盟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在世界经济50强中,发达经济体占22个,发展中经济体(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占了28个,发展中经济体数量超过一半以上。在这些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以其国土面积、人口、经济规模和增长状况显示出明显的重要性,被誉为“金砖四国”。四国在世界经济和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利益共同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对话日益增加,成为世界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3、美国主要债权国的出现。20国集团并不是一个国家联盟,而是反映不同利益诉求的国家间的沟通与磋商机制,它要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利益诉求关系,协调发达国家各自之间的利益诉求关系,甚至包括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关系。在20国集团中,中国、日本、英国、德国和石油出口国等都是美国的债权国,2009年10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为7989亿美元;日本为7465亿美元,英国为2307亿美元,德国为528亿美元,而石油出口国则增至1884亿美元。美元汇率的稳定,关系到这些国家的切身利益。这些国家对美国有责任和有义务保持美元币值的稳定有着共同的要求,在20国集团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利益诉求方。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后危机时代将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各个国家的利益诉求关系不断在发生分化和改组,简单地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分法概念已不能全面、充分反映世界经济和国际经贸关系的新格局;世界经济已不能简单地用两分法或三分法就可以反映全球利益格局,而成为因事、因时而异的多种划分的利益诉求关系。但不管出现多少种利益诉求关系的划分,美国都是每一种划分关系中的甲方,美国处在世界经济协调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地位。这说明,美国若要协调好世界经济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少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世界各国也有权利要求美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因为这是处理好世界经济各种问题的前提。

  4、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形成不同利益的国家集团。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上,各国既有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也有依据自身利益对各国减少排放的利益诉求。欧盟国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为积极,这与欧盟成员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关。目前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主要集中在风能与太阳能领域。2008年美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为25170兆瓦,德国、西班牙等欧洲9国则达到60312兆瓦;在过去15年中,全球光伏产业以25%的年均增长率成长。在德国光伏屋顶计划引领下,德国缔造了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市场,形成了上下游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几乎囊括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太阳能市场,德国风力发电已占其全国发电总量近8%。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布的2008年世界太阳能市场排名显示,目前欧洲仍是全球太阳能市场最重要的地区。法国则在核电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全国78%以上的电力供应来自核能发电。法国核电企业则在国内核电饱和情况下不断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如收购他国公司等,此外,法国也向各国积极推销民用核能项目。德国还是欧洲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沼气专业协会在第16次年会报告中预计,2020年用沼气发电将占到德国电量消耗的17%。2004年5月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优先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化了鼓励沼气发电的措施,并增加了对使用能源作物和新的发电技术的鼓励,更加支持小型的和以农场为基础的沼气发电工程。1988年丹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现已建立了130多家秸秆生物发电厂,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占丹麦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当前丹麦正在实行利用生物质能进行热电联产的计划,使生物质能同时满足提供高品位电能和供热的需求。英国、荷兰等国家也已采用大型秸秆锅炉用于供暖、发电或热电联产。在传统能源资本的实力对比上,欧洲石油垄断资本的实力、集中度都逊于美国,因此推行新能源的阻力也较小。2007年,世界500强中,美国石油公司市值总计为11819亿美元,占据12个席位,欧洲石油公司市值总计为10941亿美元,占据8个席位;2009年,美国石油公司市值总计为8451亿美元,占据13个席位,欧洲石油公司市值总计为8131亿美元,占据8个席位,分布于6个成员国。美国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公司尽管市值大幅缩水,但仍居500强第二位,其市值3237亿美元,仍然大大超过欧洲石油霸主荷兰皇家壳牌(RoyalDutchShell)的1866亿美元、远超过BP的1818亿美元,其地位难以撼动。2009年全球500强中,危机后有三家美国石油公司市值上升,它们是依欧格资源(EogResources)、XTO能源(XTOEnergy)、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Petroleum)。其中,依欧格资源由219.55亿美元上升为248.7亿美元,增幅13.28%;XTO能源由248.35亿美元上升为270.03亿美元,增幅8.73%;西方石油公司由637.94亿美元上升为660.29亿美元,增幅3.5%。

  相反,欧洲的非化石能源产业、环保产业发展较快,已经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其资本利益集团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质上是继续压缩传统能源产业及其资本利益集团的空间,为新资本集团的成长创造更大的市场。因此在欧洲实行减排,阻力较小、成本较低。早在2007年,欧洲理事会就提出了能源和气候一体化决议的三个“20%”: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20%,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比例提高到20%;能源效率提高20%。《欧洲气候变化计划》第一期报告对减排成本做过测算:“欧盟实现对《京都议定书》承诺的总成本为37亿欧元,相当于2010年GDP的0.06%,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非常小。”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积极态度也隐含着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政治企图。欧盟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人类社会危害的呼吁,得到各个岛国的共鸣,特别是关于地球温度上升1.5度,图瓦卢就将被淹没的悲惨预言,更激起岛国集团对减排的强烈愿望。但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工业化国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对减排的中期预期较低,而且以加大发展中国家减排责任为前提。特别是美国,只提出到2020年比2005年减排17%的目标,更是与美国碳排放的大国责任相差甚远。

  美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上的消极态度,反映了美国国内垄断资本利益集团的矛盾。石油垄断资本集团在美国经济社会中的强大力量以及美国金融、石油垄断资本对于世界化石能源的控制利益,决定了美国在减排问题上不可能与欧盟完全合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力推减排和新能源,反映了新资本集团的利益诉求,美国众议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但要在参议院通过却困难重重。不仅占参议院40%席位的共和党反对,就连来自各州的民主党议员也要根据本州利益审视该法案。一些煤炭生产和发电的州,以及农业州都因该法案将损害本州利益而不准备支持该法案。

  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77国集团,加上中国,坚持《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坚持发展权的底线,坚持共同的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实现总量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排,并非强制性的国际承诺,因此不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任何国际核查。中国在会议上提出了到2020年对比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降低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欧盟与美国虽然在减排问题上的利益并不一致,但在对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发展中国家听凭它们摆布方面却表现出共同性,甚至不惜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的原则。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捍卫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原则,鲜明地表达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的立场。

  上述可见,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世界形成了:欧盟;以美、日、加、澳大利亚组成的伞形集团;发展中国家77国集团;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组成的发展中基础四国;欧配克和沙特阿拉伯产油国集团;小岛国集团等若干利益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集团。气候变化问题上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出现,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必将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作者:裴长洪 (责任编辑:红星闪闪)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