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

时间: 2010-09-06 21:02:37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这不仅在于美国参议院未必能通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更重要的是美国真正要推进战略性新产业将遭到重重阻力:尽管如此,后危机时代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空间不仅存在,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三、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多极化新态势  

  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把不同国家的经济纳入全球经济循环体系,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突出表现。跨国资本的产业体系与国际分工体系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价值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产业体系及其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面临技术、企业重组、市场、与既有垄断资本利益矛盾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因此将是一个竞争、合作、融合的较长过程。其成长过程表现在国际分工格局上,将不是后者颠覆前者,而是后者融入前者的渐进变化过程。

  (一)美国新能源经济成长前景与国际分工基本格局  

  奥巴马上台之前,其智囊班子就为其制定了振兴美国经济的基本思路: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希望由此建立起新的战略性产业,形成新的技术与生产供给,使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者、创新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这种新的国际分工不仅可以增强美国的制造能力和出口,而且让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成为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从而改变世界经常项目收支的“失衡”格局。在贸易规则上通过征收碳关税,限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产业,逼迫中国在高油价、碳关税、高汇率三重压力下永远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但是这个如意算盘很难在几年内完全实现。这不仅在于美国参议院未必能通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更重要的是美国真正要推进战略性新产业将遭到重重阻力:

  首先,推行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有阻力。与信息技术经济和房地产金融不同,石油垄断集团是新能源经济的天敌,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和石油出口国都是新能源经济的对立面,它们可以容忍新能源在不损害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一定发展,一旦出现利益冲突,它们不会任其坐大,必要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封杀新能源经济的发展,甚至控制其技术。

  其次,替代弹性较高。由于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存在替代弹性问题。新能源革命较之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革命存在较多的困难。因为互联网技术没有替代产品,因此其可以在初期确定较高的价格以弥补研发、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又由于互联网存在供给和需求的双方面的规模经济,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使用价格逐渐下降,因此整个产业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而新能源技术革命则不然,初期研发投入、资本设备投入、基础设施投入均比较高,而由于传统能源替代弹性较高的缘故,又不能定价过高,由此新能源产业初期企业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再加上新能源产品赢利周期可能并不长,也会打击对新能源产业的持续投入。垄断资本更愿意投资于稀缺资源开发或可以不承担投资失败责任(如金融创新)的领域。

  再次,对新能源的需求仍然有限。由于同传统能源存在较高的替代关系,因此新能源需求主要是依靠政策扶持的新增容量,市场容量有限。而真正要等到新能源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力增强,对传统能源替代性增强,对传统能源市场存量的大规模替代将是未来10~20年以后的事情。从新能源技术适应性角度看,新能源技术不仅要面对传统能源低碳化改进技术的威胁,还要面临相互之间的竞争。例如,新能源中的太阳能不仅要与风电、水电、生物物质发电竞争,还要与带有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的燃煤和燃气发电相竞争。

  复次,美国至今还缺乏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长的机制。这包括风险投资、技术转让、成本补贴、市场规制、大众消费推广、出口促进等一系列经济杠杆手段。简单地依靠改变排放标准和交易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但不具有内在的可持续性。而这一经济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这个机制还包括政府对新能源市场结构的设计和规则的制定,因为无论是新能源生产还是新能源装备产业都有技术和资本密集的特点,具有天然垄断性质。这种规模经济要求限制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进入,并不能引发公司和企业大量建立的新经济现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美国制造业仍然很强大,产业资本对新产业的需求以及美国国家利益对发展新产业的迫切性并非想象得那么强烈。美国制造业优势体现在三个领域:第一,航空航天器、汽车、大型计算机、武器、成套设备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第二,机械、电子产品的核心零部件等,主要为大企业配套,技术含量也较高;第三,在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控制研发、品牌和营销。这些产业优势将相当长时间存在,决定美国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另外美国还牢牢掌握着石油价格武器来维持此地位。

  因此美国战略性产业不可能迅速在未来三五年内取得很大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奥巴马任期(或4年或8年)内,美国以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为主的战略性产业毫无进展。在一部分美国垄断资本的支持下,会创建出一些新企业,并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在欧盟新能源资本的配合下,全球分工体系中也会出现新的产业分工以及部分的分工重组和企业并购,但这些都需要在竞争中与原有的产业基础相适应、相融合,不可能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因此不可能很快改变原有的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收支流向。随着美国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制造业中成本控制能力的不断弱化,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将继续。在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的格局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一些变化,但这仍然改变不了中国和一些国家仍然是世界制成品或中间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供给者的基本态势,世界经常项目收支的基本流向也不会有根本改变,中国和部分贸易顺差国家仍然是经常项目顺差大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分工中,贸易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对要素配置的必然结果是与经常项目收支不平衡相伴随的,而这一切结果的动力机制正是来源于美国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努力扩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 作者:裴长洪 (责任编辑:红星闪闪)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