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台州银行、泰隆银行和网商银行为例,一文详解银行小微信贷业务

时间: 2018-10-30 11:42:47 来源:   网友评论 0
  • 来源:信贷共学综合自《【国信银行】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深度:原理、模式与实例》,国信银行团队(王剑,CFA  金融业首席分析师;陈俊良,银行业分析师;感谢余骏强协助),国信金融研究

来源:信贷共学综合自《【国信银行】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深度:原理、模式与实例》,国信银行团队(

王剑,CFA  金融业首席分析师;陈俊良,银行业分析师;感谢余骏强协助),国信金融研究


前言:本文选取了三家典型的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主的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网商银行),对其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传统小微银行主要通过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控制信用风险。这种大力度的人力投入难以被大中型银行采用,因此它们在小微企业贷款这一细分市场建立起竞争壁垒,产生“利基优势”,获得很高的收益率,最终带来高ROA和高ROE。而互联网则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建立竞争壁垒,效果同样可观。


小微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


1.小微企业的界定


企业按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微四种类型,“小微企业”即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统称。早年比较通行的概念还有“中小企业”,即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统称。随着我国金融深化,中型企业融资难题得到较大缓解,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被“小微企业融资难”替代。


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并不清晰,我国常用的主要有“国标”“监标”“行标”三种标准。事实上,这四类企业之间并没有清晰的边界,世界各国大多都是从企业销售额、员工数等指标来划分规模,且各行业标准不一。在我国,不同部委还结合自身工作需要,分别定义了小微企业,主要有工信部、银保监会两种定义(分别俗称为国家标准、监管标准,即“国标”“监标”)。


  • 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按照企业从业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结合行业特点,对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标准作了规定。例如,农林牧渔业的划分标准为: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的划分标准为: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 金融管理部门(人行、银保监会等)根据金融工作的需要,也有自己的一套小微企业、小微信贷界定标准,即“监标”,一般是在“国标”基础上,加入融资规模的变量。2007年,原银监会在《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53号)中,对小企业授信定义为:银行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授信。金融管理部门的小微“监标”一般用于评价、考核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实际支持情况。


  • 有些银行还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上述定义。比如某些小型银行,其对公客户几乎全是“国标”中的中小微企业(“国标”的中型企业对它们而言可能是大型客户),则自己内部再做更精细的划分(比如再进一步划分为小微贷、微贷等),便于开展工作,这个被业界俗称为“行标”(行内标准)。


从原理上理解小微企业


除部分高新技术类的小微企业适用股权融资(种子、天使、VC、PE等)外,大部分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债权融资,尤其是信贷。主要的信贷获取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近年还有些新的业态,包括互联网金融。国家在早些年规范了民间借贷,推行民间借贷阳光化,发展了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等“微金融”行业,对促进小微企业信贷有较大帮助。不过融资成本最为低廉的仍然是银行,因此,如何推动银行业发力小微信贷,成为了政策的重中之重。本文也聚焦于银行业的小微信贷业务。


作为盈利性的金融企业,银行从事小微信贷业务,必须遵从经济规律,以盈利为目标,同时适当兼顾社会责任。因此,必须遵从小微信贷业务的一些根本原理,而不是纯粹从善意的角度去不计成本投放小微信贷。最为主要的两个原理,便是风险定价原理、商业可持续原理。当然,这两个原理本质是相互统一的。


1.风险定价原理:利率覆盖风险


小微信贷业务作为信贷业务的一种,同样遵从信贷业务的客观规律。首先,信贷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合理的利率水平,一般而言,合理的利率水平除了覆盖放款人自身的资金成本、开展业务的成本和一定的合理利润(资本成本)之外,也需要包含对信贷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的合理补偿,也就是风险溢价、风险成本。或者反过来表述,合理的利率水平是指扣除了资金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溢价之后,还能留下合理利润。我们可以将信贷利率分解为四大成本:


信贷利率 = 资金成本 + 业务成本 + 合理利润 + 风险溢价


(1)资金成本代表放款人的资金成本,可以用其实际资金成本表示(比如银行的计息负债的平均付息率),也可以用放款人的其他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来表示(即机会成本),比如国债收益率。


(2)业务成本指的是放款人开展信贷业务时,有关拓展客户、开展业务、维持自身运营等各类事项的成本,在众多事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成本是用于调查客户实际情况,获取充分信息,确定风险水平。和其他行业一样,这些业务成本又可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代表与客户数关联度低的成本,比如办公楼、信息系统的支出,变动成本则是与客户数紧密关联的成本,比如客户经理一线拓展客户时的支出:


业务成本 = 固定成本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 客户数 * 单客变动成本



单客业务成本 = 固定成本 / 客户数 + 单客变动成本


(3)合理利润(资本成本)是放款人从事信贷业务赚取的合理利润,这是放款人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必要条件。按照目前银行业ROA的平均水平1%左右,可视为这是大致的资本成本(为与上述公式可计算,以放款额为分母)。如果慈善机构或政策性机构从事信贷业务,合理利润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风险溢价(风险成本或信用成本),指的是能够覆盖所有放款的损失率。在信贷利率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资金成本主要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但大小银行会有较大差异),暂视为外生变量。合理利率一般在1%左右,暂视为常量。


这四类因素构成了信贷利率的四大成本:资金成本、业务成本、合理利润(资本成本)和风险溢价(风险成本)。金融规律告诉我们,利率不仅要覆盖资金成本和业务成本,同样也要覆盖风险成本,最后留下合理利润,只有这样才会保证信贷业务的商业可持续。


小微业务由于风险较高,放款人当然也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同时,由于获取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较高,放款人开展小微企业的业务成本也会上升。因此,小微企业“融资贵”,利率较高,根本原因是业务成本、风险溢价太高。而成本高到一定程度后业务难以开展,就出现“融资难”。因此,“融资难、融资贵”有其客观原理。



由此也能看出,如果政府将利率定得极低,则很难覆盖合理的信息成本和风险,银行在面对这种情形时,只能选择不做小微业务。也就是说,如果以传统银行的信贷模式开展小微业务,在商业上难以保证银行持续经营该类业务。


2.商业可持续原理:留存合理利润


商业可持续原理是指银行从事这项业务,能够获取相对持续、稳定的合理利润,而不是做慈善。前文已述,小微信贷利率由四大成本构成,其中,资金成本是相对外生的,并不由银行自身所能够完全决定。因此,对于信贷利率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业务成本和风险溢价。所谓商业可持续,是指银行收取的小微信贷利率,在扣除资本成本、业务成本、风险溢价后,还能留有相对稳定的合理利润(比如1%)。因此,关键是用技术手段完成信息生产工作后,能把业务成本、风险溢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内,以便留存合理利润。


因此,商业可持续原理与风险定价原理其实是高度统一的,在成本公式上,只是体现为计算顺序的变化:


合理利润 = 信贷利率 - 资金成本 - 业务成本 - 风险溢价


因此,如何以相对合理的成本,确定一个较为确定的预期损失率,是放款人小微信贷业务成败的关键。在我国,部分从事小微贷款业务的银行放款利率接近10%,资金成本为3.5%(参考国债收益率),合理利润为1%,那么信贷利率的一半左右将取决于业务成本和风险溢价。在资金成本、合理利润外生的情况下,降低小微信贷的成本更多的需要从业务成本和风险溢价着手。


因此,不管是基于风险定价原理,还是基于商业可持续原理,都形成同一个结论,即:破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多需要从业务成本和风险溢价着手,引进各种经营管理和技术手段,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尽可能大的客户群体的信息,从而实现风险定价。



小微信贷业务的实践成果


基于上述原理,我们得出,推进小微信贷业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关键是如何帮助银行以更低成本获取更多信息、有效覆盖更多客户,从而降低业务成本、风险溢价,从而使该项业务更加商业可持续,最终使小微企业受益。


国内外银行在小微信贷业务上的现有实践,均是从不同角度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年探索,国内外的各类机构已经摸索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将这些模式,按照标准化程度,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即“全手动”“半自动”“全自动”。



典型小微银行的财务分析


基于上述小微信贷业务的基本逻辑,我们再结合现有实践,观察其经营效果。我们选取了代表传统模式(全手动、半自动)的传统小微银行的佼佼者台州银行、泰隆银行,以及代表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网商银行。通过其年报数据,大致了解不同模式的经营效果。同时,我们还将这些银行的情况与行业整体情况做个对比,以实现小微信贷业务与银行批发业务的比较。


1.台州银行


台州银行总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前身为成立于1988年的浙江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后来成为银座城市信用社,2002年联合另外数家城信社组建成为台州市商业银行,2010年更名为台州银行。原本为民营银行,而后2008年招商银行入股,但主要经营管理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2017年末资产总额1574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33亿元。2017年末贷款总额1033亿元,其中69%投向小微企业较多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可以说是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从人均资产规模来看,2017年末台州银行人均资产1775万元,远远低于其他上市银行,是典型“人海战术”的体现。



从杜邦分析来看,台州银行利息收入/平均资产远高于上市银行合计水平(台州银行将部分债权类资产的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因此它的其他非息收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利息收入,这导致它的其他非息净收入/平均资产也远高于上市银行合计。我们在图中将其他非息净收入/平均资产一并列出)。使用2017年期初期末简单平均数据计算的台州银行贷款收益率为8.86%,远高于所有上市银行。针对性地服务小微企业群体,使其获得了更为突出的信贷收益率。



从杜邦分析来看,台州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平均资产远高于上市银行。台州银行的人均管理费用不算特别高,但因为人数众多,因此总的管理成本特别高。



“人海战术”有效,风险可控。小微业务风险高,但台州银行有效控制了风险损失。2009-2017年间,其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半数时间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仅在2011-2013年期间,受始于温州的浙江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影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较多,但目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这一轮区域性流动性危机也对其风控水平做了有效的检验(同期省内部分大中型银行却爆发了严重的不良资产)。



台州银行近几年的ROA相对行业一直在下降,主要是受业务及管理费/平均资产上升影响。但是其ROA水平仍然高过上市银行整体水平,最后依然取得了超额回报。因此,从数据上看,传统小微银行模式,本质是投入较高的信息生产成本,充分挖掘、掌握客户信息,从而换回超额回报。



2.泰隆银行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总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2006年改制为城商行,为民营银行。2017年末资产总额1433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4亿元。2017年末贷款总额885亿元,户均贷款仅有27万元。从人均资产规模来看,2017年末泰隆银行人均资产1871万元,跟台州银行接近。


与台州银行一样,泰隆银行也同样具有远高于上市银行合计的利息收入/平均资产(以及被计入其他非息收入中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使用2017年期初期末数据计算的泰隆银行贷款收益率高达9.98%,比上市银行整体水平高出约560bps。



泰隆银行同样具有远高于上市银行合计的业务及管理费/平均资产,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相对上市银行整体水平的走势跟台州银行非常相似。2009-2017年间,其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半数时间与行业平均水平接近,仅在2011-2014年期间,受浙江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影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较多,对ROA也产生不利影响,使得ROA一度低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但后续已从危机中基本恢复,其风控能力基本上得到周期的检验。



3.网商银行


网商银行是我国首批试点的新民营银行之一,于2015年开业,也是我国首批互联网银行之一,于2015年开业,主要服务于阿里巴巴电商生态圈内的小微企业客群,也适当拓展圈外小微企业。根据其2017年年报披露的数据,网商银行开业至2017年底所发放的全部贷款户均贷款仅有2.8万元。


由于数据时间序列较短,加上开业初期资产增长较快,其财务数据的稳定性差。我们这里仅选取网商银行2017年数据做个简单参考。从杜邦分析结果来看:


  • 网商银行的资产端收益率明显高于上市银行整体,这一点跟泰隆银行、台州银行相似,为小微信贷业务的典型特征;                                                                     

  • 2017年网商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接近,其“全自动”的业务流程与风控措施的效果得到初步验证。不过由于其开业时间短,我们暂时还不能断定其风控效果优异这样的结论,这一点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尤其是周期的检验;                                                                                                     

  • 网商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远高于上市银行整体水平,甚至远高于泰隆银行和台州银行,暂无更为详细的公开信息给予解释。



4.总结:小微企业贷款细分市场的“利基优势”


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主要通过管理成本替代风险成本,实际上就是通过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控制信用风险。这种大力度的人力投入难以被大中型银行采用,因此他们在小微企业贷款这一细分市场建立起竞争壁垒,产生“利基优势”,获得很高的收益率,最终带来高ROA和高ROE。我们将上述三家典型小微专业银行与A股上市银行合计的2017年数据并列,进行杜邦分解,能够体现出小微专业银行“高成本、高收益”的路子,最后依然取得了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回报。



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三家典型银行的特殊之处,其成功难以简单复制。比如,台州市是国内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十分发达的地区,这是诞生三家优秀的小微业务专业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的先天条件,其他地区未必能够复制。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后者主要聚焦于个人消费贷)则依托其股东方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优势,拥有客户源和大数据源,也难以完全复制。但是,这些银行所取得的经验,依然对其他银行参与小微业务有借鉴意义。


此外,其他大中型银行,内部也有小微业务的专业部门或团队,也有其相应的模式和可取之处,但缺乏单列的小微业务数据,因此我们在典型案例中没有进行单独分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