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互联网金融六大趋势

时间: 2015-01-22 11:29:21 来源: 互联网  网友评论 0
  •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利差逐步缩小,利差大、需求旺的小微金融引起银行高度重视。交行推出了“交博汇”,设置“生活馆”、“商品馆”、金融馆”和“企业馆”,建立电子商务价值链,推动电商金融向贸易、融资等领域发展。

  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 网贷、 移动互联网、 利率市场化

  这六大趋势分别是:门户金融跨界经营,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电商金融竞争加剧,大数据应用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移动金融加快布局,全面引爆产品服务创新;社交金融创新提速,微信银行竞争加剧;直销银行异军突起,凸显低成本、高效率优势;P2P网络借贷蓬勃发展,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因为有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交易双方成本非常低,市场充分有效。各优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诞生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大平台企业一一新浪、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人人。各家银行也不甘落后,竞争日趋白热化。

  门户金融跨界经营,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目前,已有250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这些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行业,不是局限在原有支付领域,而是大举进入P2P、小额贷款、众筹融资、理财等领域。竞争核心不是支付,而是理财和融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企业大力建设自己的网络特色平台,提供搜索、信息、社交、商务等服务,并将服务延伸到支付领域,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又将触角涉足转账、理财、融资、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建设虚拟“企业银行”。

  各家银行则采取“门户网站+网上银行”模式,开设了自己的金融网站,推出网上银行服务,开展产品营销、客户服务和业务创新,力图跟上网络经济发展的大潮,打造独特的门户金融品牌,成为互联网应用领先的“银行企业”。

  互联网金融跨界经营,分流了银行部分资金,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余额宝仅30天左右时间,规模从2500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近20多天,客户数增长了1200万,目前客户数超过6100万。据央行统计,2014年1月人民币存款锐减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元。互联网金融产品火爆,被普遍认为是“存款搬家”的一个主因。对于年化收益仅为3. 5%的活期存款来说,难以抵御年化收益5%左右的货币基金、年化收益5%~6%左右的理财、年化收益8%~9%的P2P、年化收益10%~13%以上信托产品的吸引。

  各家银行为应对存款流失,开始一系列的反击动作,全面发起“现金管理”产品反击互联网金融产品。如工行推出“天天益”、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广发银行推出“智能金”等等。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服务,摆脱银行存款利率束缚,在线理财、P2P、信托、保险等较高收益产品进一步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电商金融竞争加剧,大数据应用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率先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加速了信息流、商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减少了包括银行在内的中间环节,受到客户和商户的广泛欢迎。如,阿里小贷基于电商平台,掌握了众多小企业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上经营的信用记录、交易状况、投诉纠纷等信息,通过信用跟踪,打造了一条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降低了寻找优质客户的成本和风险。在小微贷领域,阿里小贷与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底层数据完全打通。其大数据应用正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伴随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利差逐步缩小,利差大、需求旺的小微金融引起银行高度重视。发展小微金融,必须解决成本控制瓶颈。解决成本控制瓶颈,必须依靠挖掘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必须依靠电商平台。因为有商务流,才有信息流,也才能形成大数据。为了抢占电商平台,获得客户数据,各行着手搭建电商金融平台。工行致力于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的大银行,今年元月份推出“融e购”电商平台。建行推出了“善融商务”,通过构建“网上商城+线上信贷”模式,实现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交行推出了“交博汇”,设置“生活馆”、“商品馆”、金融馆”和“企业馆”,建立电子商务价值链,推动电商金融向贸易、融资等领域发展。

  总体来看,各行电商平台存在投入大、调子高、起步早特点,主要功能为:一是金融产品销售,包括网上充值、网上贷记卡、基金理财等。二是企业交易平台,帮助企业整合电商金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是在线融资业务,为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提供在线融资和自助贷款。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大数据应用将决定未来互联网金融竞争优势。

  移动金融加快布局,全面引爆产品服务创新

  移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发展规模与速度远超桌面互联网。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6.18亿,手机网民达5亿,占比81%,手机一跃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生活、商务、社交等领域全面实现“移动化”,传统互联网金融的“桌面化”格局被打破,金融服务创新快速向“移动化”方向迈进。

  一是移动终端技术突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移动互联网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特别是iPad、iPhone等产品的普及以及Android开放系统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移动终端市场格局,降低了移动渠道产品价值的传递成本,激发出大量的市场需求,得到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卡组织、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业的高度重视。

  二是传输管道技术突破。随着Wi-Fi、Mi-fi(移动智能热点)、3G、4G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移动支付更便捷、更人性化,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支付。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之间的大额支付,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等手段。

  三是云计算技术的突破。尽管移动通信终端(手机、ipad)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但受限于便携性和体积要求,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在短时期内无法与个人电脑(PC)相比。云计算正好能弥补手机这一短板。云计算可以将存储和计算从手机转移到云计算的服务器,弱化对手机的信息处理要求。这样,移动通信终端将融合手机和传统PC的功能,保障移动支付的效率。

  移动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全面移动化和核心发展领域。一是移动金融突破了传统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间和地域上的局限性,真正为客户创造了贴身银行体验。二是移动金融实现了一机多用,移动终端的优势使得它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可以提供独特的短信银行和刷手机(相当于刷银行卡)的服务,全面引爆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创新。三是移动金融将增强客户黏性,移动设备的随身性增加了客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及移动应用的频次、时间和机会。四是移动金融重塑市场格局,移动端的客户争夺成为未来银行零售业务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目前,各方纷纷加快移动金融布局。中国移动与银联基于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架构,以SIM卡为银行账户载体全面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并大手笔投资NFC,拉开了近场支付普及的序幕。

  社交金融创新提速,微信银行竞争加剧

  社交金融是以社会化网络运作模式为参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在线互动为核心,以社交圈子、意见分享、交互应用为手段构建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建立在线金融与客户需求的双向交流通道。目前,“微信”用户数已达6亿,是智能手机装机率最高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软件。微信平台正在朝着智能移动平台(App Store)发展,给众多领域及业界生态带来革命性变化。

        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互联网金融案例    financecase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互联网 作者: (责任编辑:轩轩)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