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提高票据经营能力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时间: 2014-12-24 15:38:53 来源: 网络  网友评论 0
  • 近十几年来,票据融资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社会融资体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票据市场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货币子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个体参与其中,票据业务也日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新的业务增长点。由此,如何通过进一步提升票据经营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实现业务和盈利的可持续增长,成为商业银行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票据融资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社会融资体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票据市场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货币子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和投资个体参与其中,票据业务也日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新的业务增长点。由此,如何通过进一步提升票据经营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实现业务和盈利的可持续增长,成为商业银行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票据对经济金融已起的作用

  (一)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

  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全国票据累计承兑签发量由2003年的2.8万亿元增至2013年的20.3万亿元;票据累计贴现量由2003年的4.3万亿元增至2013年的45.7万亿元。通过票据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等业务办理和交易,票据市场为宏观经济顺畅运行提供了良好短期资金融通服务,与宏观经济产生相互正向激励效果。2013年,全国票据累计承兑签发量和累计贴现量与同期GDP之比已达35.7%和80.3%,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拉动作用明显。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票据融资持续增长。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前三季度票据融资新增7383 亿元,同比多增7279 亿元,二季度以来投放明显较快。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贴现42.5万亿元,同比增长22.8%;期末贴现余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31.1%。9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7383亿元,比6月末增加4950亿元;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在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引导以及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票据市场利率总体呈下行趋势。票据融资从总量增加和利率下降两个方面施加作用,为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的国内经济注入活力。

  (二)票据服务经济金融的作用

  当前,票据融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活跃金融市场交易、丰富金融机构收入来源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票据作为高效率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在企业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交易成本、拓宽融资途径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积极的作用,成为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商业汇票凭借其流动性、便捷性、可靠性、低成本等突出优势,成为众多企业支付结算和短期资金融通的首选。票据融资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是得到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从企业结构看,由中小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约占三分之二。从行业结构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票据融资规模的持续稳定增长有效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活跃金融市场交易

  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成为货币市场最重要子市场之一。票据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参与主体也日益增多,与其他货币子市场、资本市场的联通也日渐增强,很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也通过各类金融创新介入这一市场,票据市场交易更趋活跃,成为金融资源配置最为活跃的金融子市场之一。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票据累计贴现量与同期GDP之比为60.9%,201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80.3%。2014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累计贴现42.5万亿元,同比增长22.8%,已超过同期GDP。

  3.丰富金融机构收入来源

  受利差收窄、不良贷款反弹影响,商业银行收入持续增长压力巨大。在此形势下,票据业务凭借其流动性、安全性、便捷性、收益性等相对优势,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调剂资产规模、保持合理流动性、吸引优质客户的重要经营手段。尤其是一些票据业务较为活跃的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在整体收入贡献中的作用更是日渐突出。比如,从上市银行公布的2013年年报数据看,8家股份制银行保证金与存款余额比率平均为9.96%,最高为13%。10家披露票据贴现收益率的上市银行2013年平均票据贴现收益率为5.57%,接近同期贷款平均收益回报(6.33%)。在很多倚重票据业务创收的商业银行,票据贴现收益、保证金存款低成本资金并非票据业务创收的主要构成,一些运作积极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赢利相当大部分来自票据资产管理收入和错配收入。

  二、新常态下票据市场未来展望

  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发展,经济增速将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管优化升级,经济增长驱动也将有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票据业务要主动适应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未来的新常态变化,更好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并服务好新常态下的经济金融工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票据市场提供更好发展基础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同时,《决定》还提出要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包括金融等方面在内的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对票据市场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为未来票据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票据市场有序竞争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虽然票据融资规模增长迅速,票据市场交易空前活跃,但有序竞争环境还有待改善。比如,现行《票据法》修订于2004年,距今已有10个年头。现行《票据法》是建立在纸质票据基础上的法律规范,尚未纳入电子商业汇票有关内容。再比如,央行有关票据融资统计数据也不能清晰反映票据市场全貌,导致货币政策决策方、金融机构监管方、市场参与方各方信息不对称,无法真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票据业务开展过程中,真正的全国统一票据市场还未形成,银监部门属地监管存在监管空挡和标准不统一,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票据市场无序竞争的存在。

  (三)科技发展为票据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科技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票据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空间。促使创新加快,为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繁荣创造机会。互联网金融介入票据市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互联网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票据理财产品,即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以P2P方式将企业票据融资需求与个人投资者直接对接。如业内起步较早的“金银猫”,影响力较大的“招财宝”等。

  二是通过互联网面向机构投资者提供电子票据接入通道,如中信银行推出的电票资管业务等。

  三是通过互联网面向各类投资者提供票据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2013年8月,工商银行推出了票据托管平台,几乎囊括了目前国内商业汇票所涉及的各种基础业务功能,包括票据保管、票据审验、票据交割、交易清算、票据托收和信息查询,并将这些基础功能以前所未有的便利、高效方式实现。

  (四)客户需求变化为票据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9.7万亿元,票据市场每年的累积贴现、转贴更是达到了百万亿的体量,票据市场已成为国内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意义重大。票据业务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经营工具和利润来源。各类票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参与,多层次客户需求变化为票据市场未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近期,有对金融市场有着独到观察的一位专家也针对未来票据市场发展谈到:“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常态,也就是说会有所放缓。票据贴现规模的增长也将趋于进一步的平稳。与此同时我们相信票据市场的创新和深化的空间也会不断的扩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中国的票据市场的投资品种、参与主体及市场容量还是会进一步得以扩充,各类票据业务的中介机构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空间,当然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会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互联网化,他们在货币市场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对提高票据经营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面对更多层次客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唯有通过不断检验改进经营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才能在未来的票据市场竞争和挑战中赢得一席之地。票源基础、资源利用、服务效率、业务创新等要素是构成票据业务经营能力关键要素,提高票据业务经营能力也要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寻找着力。

  (一)立足票源培育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票据的承兑和直贴环节是直接服务于企业客户和实体经济的业务基础,脱离了实体经济背景基础的票据融资蕴含了巨大的泡沫风险。于此同时,票据的承兑和直贴也是票据业务链条上利差最大、利润最丰厚的部分。一段时期以来,有部分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出现忽略承兑和直贴票源培育的不好迹象,片面追求通过做大票据二级市场追求交易价差和期限错配价差收入,致使票据市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泡沫化不良倾向。

  票据承兑和直贴票源培育要从改进对企业客户服务上下功夫,尤其针对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小用票企业。应从票据产品线整体角度,做好票据承兑、直贴、二级流转交易之间的衔接。商业银行要立足长远发展,利用自身营销渠道网络完善、对企业客户熟悉更易于风险把控、专业人员队伍健全等优势,做大承兑、直贴业务,做好票源基础培育。

  此外,要尤其注重对商业承兑汇票的培育、推广。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而言,一些资信实力突出的大中型企业通过商业承兑汇票筹集资金更具直接融资的成分。商业承兑汇票对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大中型企业发展、繁荣票据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要积极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在企业、行业、有发展前景新型产业票据融资的推广使用。目前,票据业务中商业承兑汇票的占比还比较低,但已呈现出明显的占比上升势头,商业银行也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做好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工作。同时,人民银行应通过做好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对此加以引导、支持和鼓励。

  (二)票据经营能力的提高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

  赢利性、流动性、安全性是票据经营能力的核心。基于票据业务周转快、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利率变化反映灵敏的特点,在追求赢利性的同时,流动性、安全性对于票据业务经营更具针对意义。出票人规模、信用、行业等因素,票据本身金额、票面、背书、跟单等因素,承兑行实力、信用状况等因素,交易对手授信、风控、效率等因素等等,给票据资产、负债组合带来了众多可能。在确保流动性、安全性前提下,追求赢利性最大实现是票据经营能力的本质。

  票据资产经营主要包括通过电票与纸票之间、长票与短票之间、国股与中小行票之间进行置换和组合,针对承兑行、交易对手的不同信用状况、授信额度等进行周转配置。常见票据资产经营技巧包括:买断+卖断、买断+双买等,其业务的关键点在于对规模的利用和让渡,目的在于实现票据规模资源的利润最大化,主要风险点则体现在对期间规模、节点规模的把控上。

  票据负债经营则主要包括通过不同期限、不同金额、不同利率、不同负债渠道来实现负债的最优配置。常见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经营技巧则包括:买断+正回购、逆回购+正回购、逆回购+买断等。

  通过资金、票据资产运用匹配运作提高收益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票据业务形式,此类业务俗称“搭桥撮合”,有专家将其操作模式概括为“买断+双买卖出+逆回购+正回购+双买买回”。“搭桥撮合”业务一般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信贷规模趋紧的背景下,票据回购利率相对较低,买断业务与回购业务之间存在较大的利差空间,借助第三方银行进行消减信贷规模“搭桥”,获取相对较高的利差。

  提升资金、票据资产运用匹配运作效能的关键是要对票据资产和资金来源有较强的掌控能力。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能有较强的预判和节奏把控。这类业务一般到期资金量大、信贷规模紧,占用大量头寸、规模,容易形成流动性风险等。此外,搭桥行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票据质量产生托收预期风险,环节多、链条长可能形成的操作性风险等,同样值得重视关注。

  (三)创新突破是提高票据经营水平的根本

  票据承兑、直贴是从企业端做大票据经营基础,提高规模、资金利用效率和灵活资金、资产匹配运作则是目前票据经营技巧的主要组成,但从未来业务持续发展角度看,创新突破是提高票据经营能力的根本。只有通过突破性创新,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经营领先地位,从而获取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盈利。

  为更多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的票据资产、投资管理服务是创新的实质内容,成为当前票据业务创新的热点,也是未来票据业务竞争的最为关键领域。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这一领域主要票据创新产品有:中信银行的电票资管和托管业务、平安银行的平安票聚、行E通票据、招商银行的票据非标转标、农业银行的票远通、民生电商的e票通等。

  未来一段时期,商业银行通过创新突破实现票据经营水平的提高要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一是,要重点思考如何更好借助互联网金融为票据业务经营所带来的便利,更快适应票据电子化交易趋势。借助票据电子化托管、交易平台从而实现的票据资产、投资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票据经营技巧改进的最为关键领域。

  二是要重点解决进一步深化票据资产管理业务跨市场投资运作模式这一现实问题。票据理财和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发展应成为未来跨市场投资运作的主要模式,票据资产托管业务的有效运行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竞争票据资产管理竞争优势的制高点,电子票据业务的加快发展有望推进票据资产管理迈向电子化时代,票据衍生产品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提供更加丰富的票据资产管理业务种类。与此同时,面向企业和机构同业的服务型票据资产管理业务有望获得重点发展,使得全社会票据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升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三是,满足票据市场更多投融资需要的票据期权、衍生品创新应进一步加快。目前,票据市场上有关期权的产品还没有出现,但市场的需求是巨大的,也有一些类似的远期、掉期交易在操作,但缺乏有效规范。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票据期权、衍生品的创新掌握未来信贷规模调节的主动性、对冲利率波动风险,而且还可以通过期权、衍生品买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借此锁定未来的融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而对于更多的市场投资主体而言,则可以通过期权、衍生品的交易实现交易获利和风险对冲。因此,票据期权、衍生品创新将进一步促进票据市场交易繁荣。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