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QFQDII >> QFII >> 列表

张刚:QFII近年移情消费领域

时间: 2012-04-24 10:53:07 来源: 投资快报   网友评论 0
  • 最近,QFII似乎成了A股市场的灵药。4月3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宣布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同时新增RQFII投资额度500亿元人民币,A股指数立即止跌回升。本周三,韩国央行表示,将把投资中国的3亿美元配额在7月底前全部投入A股市场。此消息公布后,A股应声大涨。市场普遍解读为,管理层放水了,QFII抄底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近,QFII似乎成了A股市场的灵药。4月3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宣布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同时新增RQFII投资额度500亿元人民币,A股指数立即止跌回升。本周三,韩国央行表示,将把投资中国的3亿美元配额在7月底前全部投入A股市场。此消息公布后,A股应声大涨。市场普遍解读为,管理层放水了,QFII抄底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张刚,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市场策略研究员,多年来持续跟踪机构动向,国内对QFII研究时间最长最深入的分析师之一,却认为“QFII抄底A股?至少目前是个假命题”。他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QFII的配额总值提高的确是利好,但下放节奏更为关键。根据他的观察,近年QFII投资重点转移到消费领域,因此估计未来QFII入市会优先配置A股的消费类行业。

QFII扩容确属利好下放节奏更为关键

记者:近日QFII利好频传,证监会宣布增加500亿美元额度、韩国宣布3亿美元配额在7月底前全部投入A股的消息都促成股市立即转势,QFII号召力真这么强吗?

张刚:我不认为这波升势是缘于QFII的原因。股市回升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大家真要是归功于QFII,那就大错特错了。

记者:目前500亿美元、3亿美元资金能发挥多大能量?

张刚:我们先回到2007年,当时根据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果,QFII额度从10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新增200亿元。到目前,我国已批准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58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其中129 家QFII累计获批投资额度245.5亿美元。意味着什么?累计5年时间,2007年新增的200亿美元中仅下放了145.50亿元,平均每年下放不到50亿美元,目前还有55.5亿美元尚未下放。

现在,如果按照之前的额度下放速度,最近新增的500亿美元额度下发完毕需要至少10年,届时恐怕我都快退休了吧?!因此,QFII的配额总值提高的确是利好,但下放节奏更为关键。

记者:估计其中有多少资金、什么时候能入市?

张刚:这不能太乐观。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QFII的获批流程。对于境外机构投资者而言,在申报资格的初期,有两个中国政府的部门来审核,一个是证监会,另一个为外管局。前者批准其QFII的法人资格,后者则审核其投资额度。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截至今年3月份的QFII名录,3月份获批的11家QFII为单月第二高,获批家数最高月份为2011年12月的14家。

不过,大家要区别,法人资格的获得,并不等同于额度的发放。即便境外机构投资者获得QFII资格,也有可能无法获得额度,进而导致QFII资格失效。

我们在理解了获得QFII资格和获得投资额度两个环节不一样之后,便明白了3月份以及以前新增的QFII还需等待后续额度的下放,而以往可是每年50亿美元的下放节奏。QFII的入市将是分批次渐进式的,是涓涓细流,而不是汹涌澎湃的“开闸放水”。

目前不要寄望于外资大举投资A股

记者:韩国央行主动公开表态,3亿美元配额在7月底前全部投入A股,市场解读为QFII抄底的信号,QFII真会抄底吗?

张刚:如果理解了法规规定的申请流程,就有助于进一步对此次韩国央行的表态做出正确的理解。我们来仔细看一下韩国方面表态的内容。韩国央行外汇储备主管秋兴植表示,韩国央行1月份时获得的中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需要在6个月之内行使,因此在今年7月底之前,将会完成这些投资额度的使用。

根据2009年9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中第八条规定,“合格投资者应在每次投资额度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汇入投资本金,未经批准逾期不得汇入。在规定时间内未足额汇入本金但超过等值2000万美元的,以实际汇入金额作为其投资额度。”可见,韩国央行此表态,只是按照1月份获得投资额度后,相关法规规定来进行投资,并非认为目前A股颇具投资价值。韩国央行仅是法规限制的被动性投资,不是主动性择机抄底。

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注意,QFII获得的投资额度,可不是仅有股票一种投资品种可供选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十八条规定,“合格投资者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可以投资下列人民币金融工具:(一)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除境内上市外资股以外的股票;(二)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国债;(三)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券;(四)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金融工具。”被动投资的韩国央行有可能将3亿美元的额度,布局在债券品种上。

记者:去年QFII持续四个季度减持A股,年末更是狂抛银行股,今年会否转为买入增持?

张刚: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据看,自2010年三季度至2011年三季度,QFII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进行减持。香港股市的中资银行股更是先后遭到西方投行的大规模减持。或许高盛、美国银行等减持中资银行股,主要是为了自身需要缓解流动性,以求通过3月份进行的压力测试。由此也不难发现,欧债危机中希腊高比例减值的处理方式,导致西方投行不得不对所持欧洲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流动性不得不依靠欧洲央行提供的低息贷款,甚至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撤资。

目前,西班牙的巨额债务处理箭在弦上,西班牙银行的坏账率高达8.2%,因此不要寄望于西方投行能大举投资A股。

当然,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机构或较为积极,如接盘中资银行股的新加坡淡马锡,只是实力比西方较为欠缺。

记者:历史上QFII抄底成功吗?

张刚:历史上看,QFII确有成功抄底的案例,但所跨的操作周期较长,很难效仿。而自从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倒闭之后,QFII的所谓抄底动作就不那么灵验了。自2009年二季度至2010年三季度QFII曾连续五个季度增持,而这段时间A股指数可谓是跌宕起伏,高点和低点都呈现下移态势。当时QFII只想着将新兴市场作为资金避风港,同时享受本地货币升值,而在波段操作上失去了以往的灵性。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投行在投资A股方面也显得惰性十足。

而2010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和美国经济的逐步复苏,使得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开始流向美国。新兴国家也随着外需下降,本币升值力度减弱,也逐步开始失宠于境外机构。QFII抄底A股?至少目前,是个假命题。

QFII近年移情消费股

记者: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QFII净汇入资金1213亿元,与目前QFII资产2656亿元相比,累计盈利1443亿元。扣除汇率因素,QFII仍显著跑赢指数,制胜的关键是什么?

张刚:QFII的获利情况较难评估,仅有部分QFII在境外以公募基金的方式存在,才披露净值变化。以2010年和2011年A股的走势情况看,QFII持有内地国债和企业债,便可跑赢大盘指数。而实际上截至2011年9月底,当时116家QFII获得资格,其中3家为三季度刚获批。按206.90亿美元的获批投资额度计算,被列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264.67亿元人民币额度占获批投资额度的比例仅为20.13%。

记者:近年来境外投资者会宠爱哪些行业呢?

张刚:部分QFII目前持有的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华夏银行,都是上市前作为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投资的,并非二级市场买入。PE投资方面,境外投资者倒是比较推崇,毕竟低风险、高收益。

剔除股权投资部分,自2007年至2010年,QFII持仓市值最大的行业是机械设备,中国高速发展的制造业颇受境外投资者青睐,毕竟中国现在是GDP排名世界第二的全球制造加工厂。

然而,到了2011年二季度一切发生改观,食品饮料开始首次成为持仓市值最大的行业。显然,因为外需下降和国内自身的宏观调控,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结构性调整,境外投资者转而把重点放在消费领域。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在提高消费占GDP比重方面,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2011年9月底,QFII持股市值最大的前十只股票中,五粮液、伊利股份、格力电器、贵州茅台、双汇发展、苏宁电器、青岛啤酒、王府井均属于消费类,仅有万科A、用友软件不属于。

记者:投资者如果跟随QFII选股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刚:从投资策略上看,QFII投资A股,既要考虑机构自身经营状况,也要分析人民币升值潜力。而在择股方面,如果可以在境外市场找到更便宜的H股或N股,或境内市场的B股,此类A股便不招QFII待见了。74只AH公司股票,仅有13只A股价格低于H股,多数还是境外市场的中国股票更便宜。而AB股公司中,B股价格均低于A股。因此,多数情况下,QFII不会选择含有上市外资股的A股。当然,青岛啤酒倒是一个罕见的例外。

另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证券投资,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其中,部分有色、军工、农业、传媒出版、影视等领域属于外商投资禁止类项目。

记者:估计QFII如果入市的话会买什么股?

张刚: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境外的资金会优先配置A股的消费类行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投资快报 作者:关珊 (责任编辑:黄克琼)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