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理财 >> 投资理财 >> 列表

达人洪晃阿姨的故事 “全委托”需选好机构

时间: 2012-10-30 13:08: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美联储QE3的大浪,还是重重地拍打到了太平洋东岸。如果内地银行在香港有私人银行部门,倒是可以在香港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全权委托投资(跨境)。全世界只有“中美G2”还眼顺,欧洲是越来越不行,美国经济是温和上升,中国是温和下降,其他是“倒栽葱下跌”。

  美联储QE3的大浪,还是重重地拍打到了太平洋东岸。近期人民币、港币相对美元蹭蹭升值,有手持美元资产的人们如热锅蚂蚁,坐立不安。长远看,该不该把美元逐步换成人民币?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另外,也有读者对“全权委托”这一新模式好奇又担心。本期,招财猫邀请到了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刘婷婷和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唐学鹏,为大家答疑解惑。

  听朋友说有些私人银行在做全权委托投资,让我把钱交给银行,告诉他们我的大概需求,再签一份协议,银行就可以代我投资。这倒是省事儿不少,不过他们要是投亏了呢?签协议时应该留意些什么?

  我香港银行账户上大概有几千万美元,买了一些简单的理财产品,收益不高,主要是安全保本。最近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很快,这几天又创新高了,我比较着急,人民币肯定还要升值,干脆把美元换回人民币?

  刘婷婷(招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

  事必躬亲,是现阶段大部分像你这样客户的投资理财方式之一。然而繁复的购买手续、晦涩的专业术语,令很多投资者对理财服务望而却步。

  全权委托投资中,你需要与理财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签订合约中需要注意几点。第一,你要对理财机构资质、能力和投资业绩有一定了解,通常与知名度高、投资能力卓越的机构合作违约的风险较小;二是,你要放弃暴利思想,一般管理人会按风险的高、中、低档为你提供三种组合,你按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预期收益选择;三是,留意风险控制条款,最好在签约时确定最大回撤比例,如达到风险预警线应立即平仓。此外,增加利润分成条款,业绩报酬过高容易使管理人滋生豪赌心理,过低又无法达到激励作用。

  目前,国内法律并没有允许相关业务的开展。因此你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风险,如因投资产生亏损,可能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目前,市场上对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判断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美国QE3的实施导致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可能性存在;另一派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连续六年升值,再升值的空间十分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相对维持窄幅波动。

  至于需不需要将美元换回人民币,还要依据你个人的情况而定。如果你最终需要的是美元,我认为最好还是保留美元。因为美国境内的通胀率并不高,美元理财收益虽不高,但购买力依然坚挺。加之中国外汇管制比较严格,需要用美元时,再大量换汇显得不切实际。如果你最终在中国生活,那就应该果断地将美元逐步换回人民币。人民币的理财利息高于美元众所周知,如果人民币升值态势不变,早换汇早受益。

  唐学鹏(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

  内地私人银行并没有信托牌照,大多数买卖产品,要依赖于信托公司的合作。要知道,全权委托是需要有资产委托关系的,完全放手让私人银行去进行资产配置。

  如果内地银行在香港有私人银行部门,倒是可以在香港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全权委托投资(跨境)。但我相信,“高风险,高收益”这条法则是永恒的,你不可能轻松地将资产“交”出去,然后旱涝保收地享受着很好的收益。

  以前,有个达人阿姨叫洪晃,也是这么想的,她将大笔银子交给了某家外资私人银行,几年后,我们听到了她哭天喊地、宛如洪水到处晃荡的悲嚎。据说该外资行将她的资金理财理成了零头,跟中国股市的“西装进去,裤衩出来”有得一拼。所以,“全委托”不代表别人对你“全上心”,私人银行嘛,不要老想着是为你私人服务的银行。

  人民币兑美元是否会持续走高?很难说。我个人倾向于这种强势走高是短期的。

  中国经济温和下行,看上去不是很爽,但如果放在新兴市场大背景下,中国即使下跌也下跌得“鹤立鸡群”。巴西从5个点增长变成了1个点,印度则从9腰斩到5.5,通胀还上升到了8%。澳洲经济恶化得如同高台跳水。矮子里面找将军,中国还是元帅级别的。

  全世界只有“中美G2”还眼顺,欧洲是越来越不行,美国经济是温和上升,中国是温和下降,其他是“倒栽葱下跌”。美国开始Q3时,逼着资金从美国往新兴市场跑,热钱一看,中国不算坏,碍于管制,都往香港蹭,导致境外人民币和港币都强。但中国这股子劲能不能持续?我打个疑问,因为中国毕竟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差中选优”。我建议,你不要轻举妄动。

  (以上言论仅为个人观点)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责任编辑:wmy521)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