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理财 >> 职场理财 >> 列表

幸福理财N定律 致富更需“慢牛”精神

时间: 2011-07-13 14:14:37 来源: 和讯网  网友评论 0
  • 编者按:没有财富,当然很难谈及幸福;但财富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财富增长对于人的幸福感影响的效用越来越低,拥有中等财富的中产人群,反倒可能是幸福感最强的。西方有一个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编者按:没有财富,当然很难谈及幸福;但财富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财富增长对于人的幸福感影响的效用越来越低,拥有中等财富的中产人群,反倒可能是幸福感最强的。

  追求财富终极目标——幸福理财N定律

\

  没有财富,当然很难谈及幸福;但财富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财富增长对于人的幸福感影响的效用越来越低,拥有中等财富的中产人群,反倒可能是幸福感最强的。

  近几年民间有句流行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原理来看,这个观点也是不错的。

  西方有一个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当一个人的财富从零开始逐步增长的时候,最初满足的就是这类需求。而这类直观需求,在初期是最容易让人觉得幸福的。丰衣足食,在最初就是可以得到一种幸福感。

  通俗地讲,则是在如今的商品社会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钱来充当支付的手段,小到“开门七件事”,大到孩子读书、生病求医,包括精神享受方面的图书、娱乐等项目,都需要金钱,“没有钱难出门”。

  不可否认,财富和幸福感,确实有一些正相关关系。比如,跨国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一些富裕国家中对生活满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高些,如瑞士和其他一些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但当经济指标超越一定限度,财富和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便消失了。多国比较研究发现,人均产值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中,财富和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而且,从时间上讲,经济的发展和相应的收入增强,并不带来相应的幸福感的提高。

  从个体角度而言,这个特点仍然存在。缺乏基本的舒适生活条件的人,幸福感的体验往往较低。

  财富并非越多越好

  但是,是不是钱越多越好呢?

  比如,当一个工薪阶层月收入从大学毕业初期的3000元慢慢涨到5000、8000,然后超过15000,甚至达到两三万元时,人的幸福感会随着收入的增长、家庭资产的增加而获得逐步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内,收入和财富的增长,显然带动了幸福感的同比正向提升。

  可是,随着财富达到一定程度,金钱对于幸福的作用力突然显著下降了--因为在一定的收入和资产水平上,钱的数量仅仅变成了一个纯数字,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已经起不到"质变"的作用。金钱,对于一个富翁的直观幸福感提升作用力,已经远远不如对于一职场新人的幸福的作用力。

  多项研究表明,在"衣食足"的人群中,财富的多寡,与主观幸福体验的关系很微弱。或者说,在达到舒适温饱之后,财富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弱。正如一个研究者所形容的,开奔驰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车上班的人幸福很多。而极少数巨富的人群的幸福感,仅仅比一般人口稍高一点,而他们的财富却远远超越普通人群,财富和幸福感不成比例。

  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富人们到后来,获取财富的目的已经不是满足第一层次的安全需求,而是寻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了。在实现自我的程度上来说,超级财富的增长,还是很能提升幸福感的。

  但是,财富积累到很高程度的时候,由金钱带来的烦恼突然间会增加,甚至接踵而来。比如,富翁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困扰比例更高,因为他们的孩子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贵族学校之间随意转学,责任感更差等问题特别突出;富豪们的情感纠纷也通常更加突出,婚姻亮红灯的富人比比皆是;如果富豪家庭结构比较负责,有关家族企业的管理权、财产继承权等问题的明争暗斗足以消耗富豪们的无限精力……拥有千万甚至亿万金钱的超级富豪,又有几个生活能像比尔·盖茨那般幸福平静?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和讯网 作者: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