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黄金 >> 金市动态 >> 列表

投行为何在黄金上贴钱赚吆喝?

时间: 2014-01-28 13:22:24 来源: 中文网  网友评论 0
  • 作者肖磊撰文:目前各投行对在亚洲市场大受欢迎的黄金不停吆喝,这种吆喝以看空金价为主。确实如此,提高现货库存对于一向拿资本和杠杆说话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机构来说,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措施。

  作者肖磊撰文:目前各投行对在亚洲市场大受欢迎的黄金不停吆喝,这种吆喝以看空金价为主。

  200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首次批准商业银行交易实货商品。从此,商业银行正式跨入了“炒作”大宗商品产业的行列。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全球包括能源(原油、天然气等)、贵金属、基本金属、农业粮食等市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价格剧烈波动期。

  十年后,高盛集团、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德意志银行、巴克莱及瑞士银行等,都已成长为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巨头。他们的研报和对大宗商品市场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会影响到全世界的资金流向。这些机构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利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13年,受到美联储缩减QE预期,以及欧、美市场对投行的监管加剧等的影响,可以说是自2008年以来大宗商品最为低迷的一年,但全球前十大投行大宗商品收益依然高达46亿美元。自美联储批准这些机构可以参与大宗商品自营业务以来,十年时间里,这些机构在大宗商品市场的直接或间接获益已超过千亿美元。

  不幸的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些机构的各类业务风险被充分暴露,尤其是在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等价格的剧烈波动之下,市场开始关注投行在大宗商品自营业务方面给这一市场带来的“毁灭”性冲击(2008年原油价格曾一度飙升至147美元,而后又跌至35美元)。

  在原油市场,高盛就像一个魔咒,每当美国相关机构启动对高盛等的调查时,高盛等迅速承认错误,缴纳罚款,稍作收敛后继续在市场翻云覆雨。但既然美联储允许商业银行参与这一业务,就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大宗商品价格被“操纵”的风险。不仅在原油市场,就在去年年初,高盛等集团的铝仓库通过限制出库等方式来提高金属价格,造成消费者多承担数百亿美元成本的做法就遭到过美联储等机构的调查。

  前不久,德意志银行为了躲避德国和英国相关机构调查(德意志银行涉嫌控制伦敦金属交易所黄金基准价格),就宣布退出伦敦金定价席位(此席位之前由巴克莱、德意志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汇丰、法国兴业银行占有,定价模式已存在了将近100年)。

  摩根大通面临的调查更加复杂,考虑到监管机构正在加强对华尔街金融企业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所起作用的审查,摩根大通的评估结论是,相比面临多宗监管方诉讼的风险和成本,大宗商品的利润太薄。该行目前已宣布出售诸多大宗商品相关业务及服务。

  当然,这些机构在大宗商品市场所起的正面作用也有目共睹,他们让这个市场变得繁荣,让整个产业链资本利用效率提高,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但随着他们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利益被固化,尤其是近年来,这些机构开始只关注高抛低吸的杠杆交易,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已远远大于其作出的贡献。想办法让这些机构退出大宗商品市场变得极为必要,但又谈何容易。

  美联储正在考虑是否收回十年前关于允许商业银行进入现货商品业务的决定,但由于牵扯范围及规模达万亿以上,其监管的方式可以更加严厉,但要让投行们彻底退出这一市场还尚需时日。美联储可能考虑对拥有实货商品业务的银行提高资本要求,美联储还有更多法律空间调整对银行经营的更细节要求。预计,美联储最早今年上半年将公布对华尔街大宗商品交易的监管计划。

  为了应对美联储的监管,挽回因这方面业务丢失后的损失,各大投行已经做出各种预案。应对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说服客户,将大宗商品市场的业务转入其他领域,并不依然接受自己的服务,这就要说服客户相信大宗商品市场大势已去,不值得追逐。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年多来各大投行疯了似的看空黄金等大宗商品市场的最主要原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文网 作者:肖磊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