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债券 >> 债市研究 >> 列表

如何看待我国大幅减持美国国债

时间: 2010-02-18 20:53:13 来源: 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 2009年12月份我国大幅减持342亿美元美国国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此次减持是在美元出现技术性反弹下做出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大举减持美元资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此次我国大幅减持美国国债从时机上看是合适的,是在美元由于避险需求上升导致技术性反弹下做出的选择。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安蓓、姚均芳

    美国财政部于北京时间16日晚间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2009年12月份我国大幅减持342亿美元美国国债,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我国此次减持是在美元出现技术性反弹下做出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我国将大举减持美元资产。

    我国从2008年9月开始首度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第一大海外持有国。此后,对美国国债的持有虽有增减,但第一大持有国的地位并未改变。此次大幅减持美国国债,减持幅度超过4%,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使我国回到美国国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的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此次我国大幅减持美国国债从时机上看是合适的,是在美元由于避险需求上升导致技术性反弹下做出的选择。

    他分析说,近期由于希腊财政危机引发的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导致欧元短期剧烈下跌,推升美元反弹,美国国债避险需求上升。但美元长期基本面仍呈趋势性看跌。抓住若干市场因素引起的美元技术性反弹时机减持美国国债,对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我国来说,是正确的策略调整。

    此次减持后,我国持有美国国债7554亿美元。这也是我国连续第二个月减持美国国债。2009年11月,我国减持93亿美元美国国债。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指出,金融危机后,美国债务水平没有压缩反 而进一步扩张,私人部门负债进一步转入公共部门负债。持续不断扩大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和市一级政府债务规模,以及不断创新高的预算赤字,必然将导致货币增 发、美元贬值,进而造成债权国持有美元资产的大幅缩水。

    事实上,不断增加的美元债务和赤字规模已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美国政府 2010财年预算赤字将至少高达1.5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0.6%,继上一个财年的1.4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后,再创战后历史新高。当前美国 政府负债总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接近美国GDP的90%。为避免触及上限引发债务危机,在奥巴马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美国国会将政府负债再提高1.9万亿 美元至14.3万亿美元。这将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约45000美元。

    刘煜辉说,当前美国政府债务风险不断膨胀,却看不出短期内有很好的解决前景。 从奥巴马政府公布的改革计划看,减少赤字难度很大,给美元资产投资者带来很大担忧。弱美元仍是未来美国摆脱经济失衡的唯一手段,可以促进其发展制造业和扩 大出口,减轻债务,并拉动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

    “长期来看,美元资产贬值将给债权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中国外汇储备结构如 币种、期限结构和产品品种都需要进一步加以优化。这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也是极为紧迫的工程。”曹红辉说,早在2006年,我国就超过日本成为外汇储 备头号大国。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09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指出,此次我国缩减美国国债的持有规模是在评估 市场风险之后做出的选择,也和海外投资组合的结构性调整有关。当前我国减持美国国债并不意味着放弃投资美元资产。一方面,我国仍持有大量美元资产,放弃投 资美元必然会对现有资产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海外金融市场的品种来看,美国国债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仍然比较好,尚未有一种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 地位。

    “从根本上讲,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以单一美元计价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储备货币结构,是从根本上调整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前提条件。在没有做到这两点之前,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只能是策略性的,而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曹红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公布的数据,2009年12月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海外资本净流入量为822亿美元。其中,第一大持有国日本增持115亿美元美国国债,第三大持有国英国则增持了249亿美元。

    曹红辉说,短期内日本、中国、英国三大美国国债持有国的总体格局并不会发生变化。未来我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仍将有增有减。从长期看,外汇储备管理进行多元化货币和资产配置将是必然趋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