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债券 >> 市场动态 >> 列表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走红 券商岁末抢客户

时间: 2012-11-25 20:11:0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固定收益类产品,原来一直由银行和基金和信托等机构把持,券商分级债券产品无疑是初来乍到的鲶鱼。小周告诉记者,以约定收益为销售卖点的,还有不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只是以前没有做到“固定”得这么彻底。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温州商人小周一直断断续续地手握货币基金,想寻找合适的机会抄底股市,但几次出手不仅无功而返,还小有损失,折腾了几个月,小周还是觉得固定收益产品保险。他浏览了一圈银行理财产品后,最终把目光停留在一款券商新推出的分级债券集合理财产品上。据悉,该产品的年化收益为4.6%,并且无论市场涨跌,优先级收益稳定不变。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走红

  本周四,国泰君安证券“君得丰1号”分级债券集合理财产品开始在全国发行,小周在其开户的营业部买了这一产品,该产品期限1年,首个半年封闭期约定年化收益率4.6%,无申购和赎回费用。

  小周说,其实这款产品是分级的,他所购买的是优先级的,如果他还有更多的资金,能够申购到次级的话,收益估计更为可观。但据他向营业部打听,次级端很难申购到,已经被大的机构投资者预定了。

  原来,君得丰分级产品是针对不同风险投资者设计的一款产品。作为市场上第一支收益确定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杠杆比率为9:1,次级人以其本金为优先级的本金和4.6%收益担保。优先级半年开放一次,优先级的收益每日计提,产品还设置了明确的止损线,即次级净值达到0.6元时止损。且不论市场如何波动,该收益稳定不变,因此安全性非常高。

  固定收益类产品,原来一直由银行和基金和信托等机构把持,券商分级债券产品无疑是初来乍到的鲶鱼。三类产品收益率相比,到底谁更胜一筹?

  统计发现,四季度以来,四大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行,半年期预期年化收益在3.9%-4.4%,大多在4.2%左右。半年期分级基金优先级的预期收益率,大多数在3.9%-4.2%。对比同类分级债基优先级和银行同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君得丰优先级收益率明显要高,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而对于追求高收益的风险投资者而言,君得丰次级和优先级分级比例高达1:9,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用10倍的杠杆比例去博取更高收益,在目前债券市场总体向好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小周告诉记者,以约定收益为销售卖点的,还有不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只是以前没有做到“固定”得这么彻底。所谓“约定收益”,是指券商资管预先设定一个业绩基准线,当年化收益率低于基准线时,产品收益全部归客户,管理人无任何收入。当实际收益超出基准线时,管理人才可收取报酬。这样的产品设计使得管理人利益与客户利益高度捆绑,管理人从自身角度出发,也会努力提高收益率。

  “这些是从超过业绩基准再提管理报酬的角度来设计的”,小周说,“虽然他们的收益率可能相对比较高,但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他自己则希望在无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确定性的收益。“像我这样的人有不少呢,我的几个朋友,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工厂也不赚钱,资金暂时没有投向,原来几千万上亿元都在银行理财,但收益有限,现在他们已经转战到券商这里,他们资金大,更要求本金安全,收益确定。”

  债市慢牛

  年底一步步临近,抢钱大战火药味越来越浓,一些小的商业银行不惜血本发行超短期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比比皆是。多家券商也携带创新的“约定收益”产品大举杀入,其收益率丝毫不逊于银行理财产品。

  自11月19日嘉实基金开始发行嘉实纯债基金,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已全部加入年底发行鏖战中,且所发新基金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些新产品的首募规模将决定他们在年底的最终规模排名。据统计,本周同步发行的新基金数量达到31只,创今年以来新高。

  固收类基金产品近年来规模不断壮大,主要是由市场原因造成的。业内人士认为,这几年市场波动较大,普通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罕有盈利,股票市场几乎失去了赚钱效应。受此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相比股市安全稳定的低风险收益品种自然受到投资者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债券市场慢牛行情仍将继续,在经济增速下行和资金面波动的共同作用下,2012前三季度债券收益率先下后上。虽然10月宏观经济数据企稳,牵制了债市的下行幅度,但目前来看也不足以对债市构成明显利空。相反,四季度以来外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的逐渐改善将为债市提供阶段性的下行空间,债市将在可预见的半年内呈现慢牛行情。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朱茵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