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债券 >> 热点聚焦 >> 列表

亚洲债券市场应摆脱“斯蒂格利茨怪圈”

时间: 2009-05-14 10:41: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与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在5月9日上海社科院主办的上海亚洲金融合作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明确指出:国务院文件已经确定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下一步还将开放发债主体资格,允许境外机构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

上海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步伐,标志着亚洲国家开始设法摆脱困扰已久的“斯蒂格利茨怪圈”。

“斯蒂格利茨怪圈”的典型症状是,亚洲国家将本国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收益率2%-3%)回流美国资本市场;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亚洲美元”,然后又以证券组合投资、对冲基金等形式将这些“亚洲美元”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收益率10%-15%)。

简单的说,这就好比一个人以低息把钱存入钱庄,然后又反过去向钱庄借高利贷。亚洲国家执行这种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的外汇储备管理政策,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分不开。

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对亚洲各国金融决策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们的一个共识是,亚洲债券市场将是亚洲加强金融合作的突破口。

解套“斯蒂格利茨怪圈”

亚洲国家大量囤积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外汇储备耗尽的东南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斯蒂格利茨怪圈”这一概念的始作俑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此前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首相非常坦白地说,1997年金融危机让他们认识到,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一旦陷入支付危机而向IMF求救,其附加条款要求的一系列紧缩政策会让本国经济长期衰退。”

但囤积外储之后,亚洲国家直接面临外储投资管理的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5月10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外储一直被锁在金库里面,那就和一堆白条没什么区别。”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国家只好选择将外储投资于美元计价的债券。

但这是否是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唯一选择呢?

“亚洲国家不能总是眼睛向外,把钱交给华尔街。” 袁志刚指出,“亚洲的储蓄应该消耗在亚洲,要把外储为己所用。”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所所长马哈尼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亚洲要将外储循环起来,支持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关云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