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80后高手的期货兵法

时间: 2012-04-09 16:29:4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2011年的资本市场充满阴霾,但一个80后小伙却在期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2011年的资本市场充满阴霾,但一个80后小伙却在期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他叫马智飞,是八十一鼎投资管理公司的总经理。自2005年投身期货市场以来,7年间年均保持70%以上的收益率。2008年,他的收益率超过200%;2011年,他管理的2000余万资产翻了一倍,达到4000余万。

成长的烦恼

马智飞是复旦大学硕士,所学专业是计算机与工商管理交叉学科。刚毕业时,在某券商研究所从事行业研究,工作一年多后,他开始研究期货市场。2005年他拿着自己的积蓄信心满满地转战期货市场。奇怪的是,看对趋势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但看对趋势却总是亏钱。

“最惨的时候亏得只剩下5000块钱,当时我的情绪很低落”。他试图在众多的经典投资书籍中找寻答案,没想到给他启示的却是在网上随意浏览的一篇概率论文,他明白亏钱是因为自己“资金仓位没控制好”。

就在马智飞亏掉本金,似乎要与期货市场诀别之际,他的几篇期货评论文章竟然成了他的转折点。

“不少人觉得我很专业,开仓点也把握得不错”,他说。于是有人请他操盘。当时,每笔资金规模不大,最大的也只有7万,总资金有20万左右。

相比今天的千万资金,20万简直微不足道。但正是这20万,开启了马智飞在期货市场的盈利之路。

得到资金后,马智飞开始小试牛刀。2006年4月至7月,他做多天然橡胶期货。3个月间,天胶价格从每吨2万元涨到2.7万元,一波行情下来, 20多万元资金翻到130多万元。

但资金规模过小也让他遇到成长的烦恼。

沪铜期货在2006年3月的某天跳空高开大涨,他比照历史趋势及多方面研究分析,认为每吨可能会涨到8000元,但是当时单个客户资金最多也就7万多元,开仓一手多单需要3万元左右。“做还是不做?”他有些犹豫,因为半仓进去操作并不符合他的资金管理纪律。

最终他遵守了纪律,但也错过一个资产翻十倍的机会。如今提起,马智飞虽然感慨,但并不遗憾。他说,期货投资不是要把握所有机会,而是要把握能力范围内的机会。

做好资金管理

采访中,马智飞多次提到自己最大的感悟是“一定要做好资金管理”。

在他的资金管理中,期货投资的总仓位不会超过30%,而单个品种仓位不超过10%,只做顺势交易。由于底部建立时间比较漫长,但顶部转换时间比较快,所以他的操作不摸底,可以摸顶,但要严格控制摸顶资金规模,每个品种的摸顶资金不超过5%。随着资产规模扩大,马智飞所定的摸顶资金规模仅为1%—2%。这些,被他视作铁一般的纪律。正是因为严格遵守交易纪律,才保证每年稳定的投资收益。

马智飞认为,期货投资最重要的是“怎么不亏钱”,而只有不亏钱才能赚钱。他说“永远不要重仓,不要赌博,永远不要在单个品种上下注太多资金”。

虽然在2010年期货实盘大赛中,他参赛的20余万元资金曾获得年化800%的收益。但是,由于管理资金规模的扩大,马智飞更强调平稳收益,在趋势交易的同时,他也进行对冲和套利交易。

在套利策略上,他同样严格遵守资金管理纪律。跨品种套利,双边仓位均不超过5%;同品种跨期套利总仓位不超过10%;而豆油、棕榈油这种相关性特别强的品种,资金仓位控制在各15%左右。

对于制定好的交易策略,他有非常强的执行力。2011年7月,大连化工项目停产使PTA(精对苯二甲酸)价格上扬,这使得塑料与PTA之间的价差缩小,但他认为,大连这种突发事件影响是短暂的,并且再发生的概率非常小,那么价差一定会回归正常水平。所以他选择买塑料空PTA的套利策略。

而一周多,价差并没有回归,判断似乎出现失误。当时的浮亏使他心生波澜,他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仔细地分析两个品种的走势。从盘面来看,有资金在刻意维持两者的低价差,他在向圈内朋友打听后,也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他回忆道,“当时的走势确实逼出不少套利者,那刻意压制价差回归的资金就赚了不少。但是,因为大资金运作也是要成本的,所以对手资金在第二周开始离场”。之后,PTA与塑料的价差逐步回归正常,而他此战也收获颇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熊锋 (责任编辑:黄克琼)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